對象
制造業企業部門經理,主管,班組長及會計,統計,審計人員
目的
⑴學習制造業成本結構的組成 ⑵了解各成本模塊的標準設定依據 ⑶掌握各模塊成本數據的收集方法 ⑷操練各模塊成本數據統計的路徑和有效憑證 ⑸學習
內容
《精細化成本管理》
——讓每一名員工成為企業利潤的控制閘
課程背景:
做為企業的經營者如果不能時時掌握企業的成本數據,就如同飛機駕駛員將飛機駛向天空后而不看儀表盤,飛機該飛向哪里、在哪里降落不得而知,這是一件非??植赖氖隆=洜I企業也是如此。
但現實的企業管理過程中,我們的經營者們并不能做到每天準確而真實地掌握企業的數據,原因在哪里呢?
人是企業的大腦,物料是血肉,現金是血液,信息是什么?信息就是神經;
神經出了問題會怎樣?癱瘓和中風;信息失真會怎樣?虧損和失控,數據的收集、統計與分析,是企業管理的基礎工程,也是企業管理的頭等大事;怎樣做好數據的收集,統計與分析?數據從哪里來?
流動是企業的命脈,包括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任何流動都需要表單的支持,表單流形成數據流,數據流帶動動作流,而動作流又決定業績流。業績流導致現金流流動,數據流動是領導的控制閘、是財務的監測器,是人事考核的唯一依據,管理企業應該抓住數據的流動。
問題是:我們為什么總是掌握不了數據?
企業成本管控現狀及原因分析:
1、財務部努力地計算成本,可成本并有降低,原因在哪里?(成本不是算出來的)
2、上了財務管理軟件(金碟或用友ERP),導致癱瘓!原因在哪里?(非穩定態生產現場異常頻發,無法通過標準化的ERP運算去形成有效的計劃指令,ERP無法真正指導實際生產運作)
3、通過績效考核控制成本,導致怠工!原因在哪里?(所統計的考核數據與實際情況不一致,數據的真實性存疑,不能真實反應員工實際績效水平)本課程將給您最生鮮活辣的內容呈現!
《制造企業成本管控模式》是專門針對企業成本失控、成本管理過程失控的動作和管理者的不良習性導致沒有對數據形成習慣而研發的課程,針對企業在做成本控制過程中,知道成本從哪里些地方加以控制,同時知道如何掌握成本控制鏈,時時關注在企業運營過程中如何通過過程來約束人做正確的事,以及通過過程控制做事的這個人,保持人和事的連貫性,實現數據的快速鏈接和高效產出,而高效的產出就是企業所需要得到的結果——績效。通過數據日報、周報和月報的不間斷問責和對數據目標的考核,讓管理者在控制數據的過程中控制著企業的成本,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本課程結合老師20余年來對中國制造企業的管理現狀深入研究和實踐,以及在管理實戰中嘔心瀝血的心得之作,獨家課程,值得您的期待!
課程目標:
⑴學習制造業成本結構的組成
⑵了解各成本模塊的標準設定依據
⑶掌握各模塊成本數據的收集方法
⑷操練各模塊成本數據統計的路徑和有效憑證
⑸學習如何為管理決策提供有效的成本分析
⑹引入生產制造型企業成本控制的有效管理模式
課程收益:
1、數據收集統計與分析是管理者的基本素質,也是管理者從感性經驗走向理性分析的必由之路,本課程全面系統的展示了其中的奧秘!
2、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要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通俗的說就是要有利潤,獲得利潤的途徑主要有三條---開源!節流,加快周轉!本課程將完整展現!
3、人工成本的標準在哪里?依據什么技術資料而來?最基礎的報表長什么樣,怎樣填寫和收集,怎樣統計與分析?怎樣透過分析進行決策和管理,我們將給您最生鮮熱辣的答案;
4、物料成本的標準在哪里?依據什么技術資料而來?最基礎的報表長什么樣,怎樣填寫和收集,怎樣統計與分析?怎樣透過分析進行決策和管理,我們將給您最生鮮熱辣的答案;
5、怎樣把賬物相符做好?怎樣提升管理人員的基本素質---提升數字觀念,推行數字化管理!---本課程將一一呈現
課程特色
沒有空洞的概念,只有標準的定義;沒有高調的理論,只有詳細的計算公式;沒有虛擬的案例,只有生鮮活辣的情境再現;沒有刻板的說教,只有循循善誘的引導,透過分組演練和講師點評,生產效率提升的途徑將變得異常清晰;
《制造企業成本控控模式》是專門針對制造業領導干部研發的課程,針對生產制造型企業重實戰,重案例,重操作的需求,結合老師20余年來的生產管理實踐,生產管理咨詢實操,生產管理培訓實戰嘔心瀝血之作,值得您期待!
授課方法
理論講授,數據分析,圖片分享,工具介紹,工具演練,分組討論,結果發布,講師點評,課后作業,內容考試與標準答案,持續改善計劃。
適合對象:
制造業企業部門經理,主管,班組長及會計,統計,審計人員
培訓課時:
2天,
課程工具包:
《制造業成本結構表》、《成品裝配圖》、《零件圖》、《裝配調試工藝表》、《制造工藝表》、《計件單價表》、《物料清單》、《制造費用科目明細》、《考勤記錄》、《領料單》、《退料單》、《補料單》、《賬物相符率月(周)報表》、《生產力/人工成本統計與分析表》、《物料成本統計表》、《數據流動圖》
課程大綱:
第一講:制造業成本結構認知:
第一節:制造業成本結構總圖介紹
第二節:制造業各成本模塊組成介紹
第三節:毛利與純利計算方法介紹
第四節:人工成本計算標準介紹;
第五節:物料成本的計算標準介紹
第六節:制造費用的計算標準介紹
第七節:管理/銷售/財務費用預算與分攤原則介紹
第八節:如何向管理要效益
第二講:人工成本數據的收集,統計與分析
第一節:制造工藝---標準工時產生的載體
第二節:標準工時---人工成本的計算標準
第三節:每小時工價---當地最低薪資保障推演的結果
第四節:合法性---薪資制度的基本要求
第五節:加班費---繞不開的現實話題
第六節:考勤記錄---計時工資的計算依據
第七節:計件報表---計件工資的計算依據
第八講:計時/計件報表格式設計
第九講:計時/計件數據統計路徑介紹
第十講:如何構建數據平臺分析人工成本比率
第三講:物料成本數據的收據,統計與分析
第一節:總裝配圖(或配方表)---標準用量產生的依據
第二節:物料清單(BOM)---物料成本的計算標準
第三節:訂單與BOM的結合---物料需求從此產生
第四節:從接單到出貨---物料控制基本流程簡介
第五節:損耗設定---合理性與導向性之爭
第六節:領料單---物料成本數據的源頭
第七節:主料/輔料/耗材/包材---四類物料進銷存的差異化管理
第八節:領料/退料/補料---需要清楚界定的管理要項
第九節:物料成本數據統計的格式與路徑介紹
第十節:如何構建數據平臺分析物料成本
第四講:人工成本控制模式設立與執行
第一節:生產效率,工作效率,設備稼動率概念介紹與計算演練
第二節:異常停線時間與異常停機時間的統計與分析
第三節:異常工時責任歸屬與目標值設立
第四節:計時考勤的實施及審核
第五節:計件數據的上報與審核
第六節:人工成本目標的設計與實施
第七節:返工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如何利用系統控制成本案例介紹
第五講:物料成本控制模式設立與執行
第一節:策略采購,供應商管理評估與物控采購功能區分
第二節:采購,外發加工,自制策略的制訂
第三節:從“貨比三家”到“貨比三等九家”---供應商管理評估新思維
第四節:供應商管理評估流程與團隊組建新思維
第五節:物料成本目標設計與實施
第六節:損耗超標的統計分析與對策
第七節:物料成本控制對策與激勵措施
第六講:賬物相符---物料控制的基本要求
第一節:物料A/B/C分類
第二節:每周/每月/年中/年底物料盤點流程介紹
第三節:A/B/C類物料誤差的公差設計
第四節:庫區區域規劃/料架設計/容器標準化
第五節:訂單制與項目制在物料配送中的差異化分析
第六節:盤點過程中的第三方審核
第七節:賬物相符率---盤點差異分析及對策
第七講:我們為什么掌握不了數據
第一節:憑感覺管理能走多遠?
第二節:數據比你看到的實際更“真實”
第三節:數據從哪里來?
第四節:讓數據流動起來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第五節:模式從哪里來?
第六節:企業必備的29套數據鏈展示
課程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