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以來,金融業態快速發展產生諸多亂象
1) “錢荒”“資產荒”“負債荒”輪番上演
2) 銀行理財資金通過多層嵌套進入股市
3) 分業限制在金融創新與自由的浪潮下顯得似有似無
4) 金融脫媒伴隨著利率市場化不斷加深
2、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釋放的政策信號
1) 金融安全重中之重,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統領監管協調
2) 金融回歸本源服從服務于經濟社會
3) 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主題
4) 加強金融監管協調、補齊監管
3、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內容最大的看點
1) 嚴格監管問責——將紀委工作態度第一次引入金融工作
2) 地方政府債務終身制——首次出現債務終身問責異常嚴厲
3) 真實服務實體經濟——金融資金空轉、高房價等行為將遭嚴厲打擊
4) 嚴格防控金融風險——加強宏觀審慎、功能監管和重視行為監管
4、政治局會議釋放的政策信號
1) 十九大前政策要穩,淡化“穩增長”,強調“調結構”和“防風險”
2) 首次提到地方債違規舉債融資
3) 強調要加強金融監管協調
4) 加快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
5、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一個時代的落幕與一個時代的開端
1) 在“自由—創新—危機—管制”的輪回中循環前進
2) 金融體系作為資本的游戲和暴利的工具的時代的終結
3) 嚴控債務:不止是在金融監管領域,還關系到地方財政系統
4) 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責任:集中監管部門的職權和各地的事權
6、無法預測的系統性風險——遠方的灰犀牛
1) 灰犀牛的原理:金融市場無法給沒有概率的事情定價
2) 灰犀牛的內因:金融自由化的潮水退去,貨幣信用收縮
3) 灰犀牛的表現:影子銀行、房地產泡沫、國有企業高杠桿、地方債務、互聯網金融
4) 灰犀牛的防范: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
7、“灰犀?!睕_擊的案例及分析
1) 2015年夏天發生的“股災”——違反邏輯和常識的視而不見
2) 2016年末“債災”——資管市場監管分割,監管競爭的格局,套利泛濫
3) 地方違法違規舉債頻發——名股實債、財政擔保、承諾收益等假PPP項目
4) 新型網絡金融公司“跑路”——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無監管的信用中介機構橫行
8、如何理解“強化金融監管的專業性、統一性、穿透性”
1) 所有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金融反腐的制度保證
2) 將影子銀行活動等跨業經營納入日常監管——避免監管套利
3) 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強化金融機構防范風險主體責任
4) 加強立法——必須要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金融法治體系
9、如何理解“國有企業降杠桿作為重中之重及處置“僵尸企業”工作”
1) 使國有企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帶動作用
2) 國企去杠桿:加大企業合并重組、“債轉股”,并允許企業破產違約
10、如何理解“加快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
1) 推進不動產登記制度、推動房地產稅立法;
2) 增加住房用地供應量,增加租房用地供應,加快租賃市場培育
11、如何理解“對地方債的著重點和導向”
1) 強調要求終身問責,還要倒查責任,責任制無比嚴厲
2) 劃定的額度內,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推廣合規的 PPP
12、如何理解“金融開放”
1) 大勢所趨,方向已定,但開放速度會控制
2) 人民幣要走出去,一帶一路是重要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