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象
公司全體生產人員、生產管理團隊
目的
通過學習和應用一流制造企業先進成熟經驗,實現高效率高質量低成本“零庫存”生產管理模式。
內容
高質量、低成本、高收益的合理化“零庫存”生產管理要訣
(整理:姚葵醴)
前言:
存貨,在消耗企業儲存費用的同時,往往隨著時間的變化,存貨價值也不斷貶值,因此,庫存是最大浪費,掩蓋低效管理,嚴重制約企業發展。
目前,世界一流制造業均采取了“零庫存”經營哲學和運營做法。
零庫存,是指在采購、生產、銷售、配送全流程中,在所有經營環節中,原材料、半成品和產成品,不以倉庫存儲的形式存在,而均是處于周轉狀態。
為適應競爭和市場環境的無常變化,實現長期穩健發展,中國制造業要下決心向國際一流制造業學習,開啟適合本企業的高質量、高效益、低成本之路。
實施要訣:
1.保安全,高質量,高效率,低成本。
2.持續的全員創新、改善、合理化,改進是永無止境的,現有的一切做法只是起點,今天的做法是最差的做法。
3.認識浪費,消滅浪費:
①過量生產的浪費,②等待的時間浪費,③搬運的浪費,④加工本身的浪費(不必要的加工、使用不合適的工裝和器具、空運轉、移動過大、準備工作、瓶頸工序),⑤庫存的浪費,⑥動作的浪費,⑦制造“不合格品”的浪費。
4.后一道工序到前一道工序領取零部件,具體方式就是“看板”管理。
5.一人多能,一人多機,通過保養而確保機器隨時可以開動。
6.必須生產百分之百的合格品,發生不合格品,立刻停機,連問5個為什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再開機。
7.消滅最后一道工序的不均衡現象。
8.滿足“多品種、小批量”的訂單要求,“盡量縮小批量,迅速變換模具”,創造快速變換生產程序的條件,迅速、頻繁“變換程序”。
9. 標準作業表,包括產品加工周期時間,先后操作程序,最小限度的在線“標準存量”,不斷改進全員操作的程序化和標準化,然后改進設備。
10.目視化管理(現場的一切,用眼睛一看立刻明了)。
11.同一條生產線,更換最小的設備和配件,滿足生產不同產品的多種用途。
12.根據市場需求變化,適時發揮現場生產的微調功能,市場“需求量”就是“銷售量”,“銷售量”就是“生產量”由此產生“日產量”。
13.降低成本時,要列出所有的改善方案,而不只是更新設備那么簡單。
14.停工、待料的工人,轉而去做準備工作,去練習操作,去研究問題。
15.去除“非工作的動作”,減少“非創造價值的工作”,杜絕“過量工作”。
16.同樣人數,如何提升產量?同樣產量,如何減少人數?
17.老設備如何100%發揮作用?人和設備如何結合而效率更高?
18.本公司與協作企業共同進步,協作企業不消除庫存、過量生產也是不行的。
19.少人化,從一開始就考慮好用最少量的人去做,打破定員制,一人多能 互相支援協作,例如,用別家同類企業的20%的人員,做好同樣的事,又例如,本來要10個人做的事,只有2、3個人也能做。
20.給機器賦予智慧,一旦出現不合格品或問題,機器會自動停下。
21.訓練,訓練,訓練,做出絕活,更快,更好,更省。
22.準時化,就是“將所需要的物料,以所需要的數量,在所需要的時間,送到裝配線的適當工位。”
23.發揮原創精神,不受任何限制地創新,獨立自主,兼學別樣,自成一家,全體員工隨時隨地提出大量的改進建議。
24. 工人“每天只做必要的工作量”即可,早做完者早下班,做不完者可加班;工廠無需設置存貨倉庫,無需占用大量周轉資金,許多外購零部件在付款之前就已被裝車賣出了。
25.商品最終是一件一件使用的,因此也要做到一件一件地同步生產。
26.針對現有的原料、設備、技術、操作流程、生產線布局,要打破一切常規地追問:“有更適合、更高效、更低成本的原料、設備、技術、操作流程、生產線布局嗎?”
27.效率是什么?就是放棄笨拙的方法,改用更好的方法去工作。
28.生產數量減少時,生產數量很少時,也能想方設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按照大批量生產時的價格出售,也能賺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