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工作安全分析(JSA),又稱作業安全分析,是一種比較系統且科學的危險源辨識工具,是歐美企業長期在使用的一套較先進的危險源識別與風險管理工具之一,近年來逐步被國內企業所認識并接受,并收到良好的成效。它是有組織地對存在的危害進行識別、評估和制定實施控制措施的過程。
陳老師在十余年的安全管理過程中,對工作安全分析的方法進行了深度開發,基于國內工廠安全管理的現況,針對危險源的系統治理,開發了基于物的本質安全控制與人的行為的習慣化督導模式,將危險源治理工作融入到工廠正常運營管理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避免一些重大事故的發生,提升安全管理績效。
課程目的:
1. 掌握JSA工具的步驟、方法和規則;
2. 掌握危險源識別與系統控制對策
3. 掌握安全操作規程及標準化作業方案的設計
4. 掌握工程技術原則的運用技巧
培訓方法:講授實例、案例分析研討、經驗分享、實際演練等
培訓對象:部門負責人、安全管理主管及專員、車間主任、班組長等
培訓時間:2天
課程大綱:
第一部分:工作安全分析概述
? 基本概念:工作安全分析、危險源,風險、軌跡交叉理論
? 危害辨識和風險評估的由來和發展
? 危害辨識和風險評估方法介紹
? 作業場所中的主要危害和分類
? 工作安全分析與事故預防
第二部分:確定需要進行工作安全分析的工作
? 工作安全分析小組的組成:一線主管為主體、中層干部做督導、EHS實施輔導
? 工藝流程梳理與工作清單分析
? 需要特別關注與考慮進行JSA的工作
? 研討演練:工藝流程與崗位清單梳理
第三部分:把工作分解成具體工作任務或步驟的方法
? 工作分解的具體方法
? 工作步驟分解的基本原則
? 研討演練:將需要安全分析的工作進行步驟分解
? 工作步驟分解的兩大作用:更加系統的危險源辨識、作業指導書編制的基礎
第四部分:觀察工作的流程,識別并評估每一步驟相關的危害及風險狀況
? 工作安全分析需考慮的因素
? 危險源辨識的三種方法
? 演練:簡圖辨識潛在危險源
? 危險源的五大類別
? 風險評估基本方法與原則
? 風險評估常用的兩個工具與實際運用
第五部分:確定預防風險的控制措施
? 風險控制四段原則運用
? 風險控制的四個階段的各個關鍵詞
? 工程技術控制原則的運用
? 工廠設備與設施本質安全化管理
第六部分:基于危險源控制的作業安全目視化與作業標準化
? 標準化管理的意義
? 案例:標準豬的誕生
? 安全作業規程的編制方法與五大原則
? 基于危險源控制的目視化管理要領
? 作業現場常見目視化標簽的弊病
? 安全目視化的三個進階
? 崗位特定安全標識制作方法
? 崗位特定安全標識的兩大作用:員工行為指導、管理者現場督導依據
? 演練:安全標識設計
第七部分:員工安全培訓與危險源更新時機
? 一線員工培訓的三大技巧
? 一線員工培訓的形式與原則
? 基于TWI的崗位安全培訓十六字方針
? 更新危險源的時機
? 更新JSA原則
第八部分:案例演練與點評
? 看圖演練
? 作業現場實際工作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