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深化改革,企業轉型升級,管理創新之年,國家大力推進管理會計發展,推動企業實現財務與業務的有機融合,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促使財務工作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大的價值。那么,財務如何與業務深度融合?什么樣的企業適合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如何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
廣大的財務人員面對“企業所得稅動態化、持續化管理”的嚴峻考驗,如何積極防控即將來臨的2015年度的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中的稅務高風險?2017年,國際“四大”財務機器人全面上市,財務人的淘汰危機真的來了!財務人員如何轉型提升應對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
2017年財稅新政策究竟有哪些重大變化影響著企業財稅管理和企業管理戰略調整。如新的收入準則、稅收優惠政策、稅收風險、信息化和無紙化、發票、特殊行業和特殊業務等各方面帶來什么影響?對企業經營、業務、產品、管理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當前,從企業經營的外部環境看,世界經濟進入增速減緩、結構轉型的階段,我國經濟從“三期疊加”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企業面臨的國際國內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營改增全面推開,環保稅開征在即,稅收新政不斷推出,稅收模式和稅收環境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企業要將納稅管理從企業內部向外部產業鏈延伸;稅收征管逐年加強,正向信息化、數據化方向轉型,企業面臨的稅務風險越來越大;“互聯網 ”滲入各行各業,新業務、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投融資運作手法花樣翻新……這一切都給企業轉型發展和財稅管理提出了諸多挑戰,使財務人在時代變革的大潮中站在了風口浪尖,求變,突破,勢在必行!
【課程亮點】
1、不是簡單地做稅法解讀,而是財稅思路引領
2、結合2017年新政找到企業稅企管理的通路
3、提升企業內控管理水平,加大財稅風險應對
4、總結新形勢下給財務人員轉型提出的挑戰
5、 將財務、業務與稅務融合提升企業的價值
【課程收益】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前的“信息管稅”
新稅制改革下匯算清繳的稅務籌劃與管控
2、 掌控形勢樹立財務轉型、管理轉型的意識
3、 做好業財融合、建立財務共享中心的準備
4、 稅收征管向信息化數據化方向轉型的應對
【課程對象】
財務總監、財務經理等主抓財稅管理和匯算清繳工作的中高層管理人員、財務人員等
【課程大綱】
一、2017年財稅新政策重大變化開啟財稅管理思路的變革(一)稅收政策方面的重大變化
(二)稅收管理制度方面的變化(三)會計準則方面的變化
(四)管理會計相關政策的出臺
二、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前的“信息管稅”及涉稅風險管控
(一)利用會計報表信息可以控制哪此涉稅風險?
(二)利用會計報表信息在什么時點控制涉稅風險?
(三)利用商業模式進行相關費用的管理及降低涉風險?
(四)私營企業和上市公司、國有企業如何控制企業的涉稅風險?
(五)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相關稅種一并考慮的稅收綜合方案?
三、“信息管稅”下的涉稅風險識別與應對
(一)“信息管稅”是如何在納稅申報表中體現的?
(二)納稅申報表的哪些信息披露瑕疵會引起稅務機關的警覺?
(三)《“互聯網 稅務”行動計劃》實施后會給納稅人帶來哪些變化?
(四)管理層必須提防的“黑名單”陷阱
四、 企業稅務風險管理中的傳統發票管控
(一)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實時監控企業哪些風險
(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會計承擔的責任
(三)財務人員避免虛開發票的處理技巧
(四)如何避免被動取得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
(五)企業善意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能否稅前扣除訴訟案例分享
(六)超經營范圍的臨時業務發票開具誤區
(七)稅務機關代開的發票也有風險
(八)代開發票如何蓋章?專票、普票不一樣
(九)稅務機關如何鑒別假發票、假業務?
(十)稅務機關認可的幾種無發票業務的處理技巧
(十一)合同與發票的協同管理
五、“業財融合”方面新政策不斷出臺讓財務人員轉型勢在必行
(一)業財融合
1、企業為什么要推進業財融合?
2、財務如何與業務深度整合?
案例解析:
(二)構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
1. 什么樣的企業適合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
2. 如何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
案例解析:
(三)財務(稅務、審計)機器人驅動財務人員轉型提升
1. 財務機器人的功能是什么?
2. 財務機器人能夠集中解決哪些問題?
3. 財務人員如何應對財務人的淘汰危機?
(四)會計準則推陳出新體現業財融合
1. 2017年財政部發布的新會計準則
2. 新收入準則修訂的哪些內容體現業財融合
3. 執行新收入準則對企業管理帶來的影響
六、財稅信息化方面新政策讓會計資料無紙化破冰成為現實(一)財務信息化制度改革如火如荼
1. 會計信息化辦法使會計資料無紙化破冰制度化
2. 會計檔案管理辦法使電子備份成為現實
3. 管理會計指引的不斷出臺和應用需要信息化支撐
(二)稅務管理全面信息化
如:
1. 金稅三期系統使涉稅信息逐步與第三方融合
2. 深化國稅地稅信息共享
3. 實名辦稅制
4. 電子發票的應用為會計信息化提供了基礎
……
案例分析:
七、各稅種的大量優惠政策讓企業對減稅更“有感”
如:1、2017最新的稅收優惠政策與“營改增后時代”的財稅籌劃
案例分析:
2、企業與稅務的深度溝通“有感”
3、稅企爭議問題的解決
4、稅務內控與稅收優惠之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