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國學經典》課程大綱
《國學經典教育》課程大綱
主講老師:陳瀅妃
第一部分:四個課時,每課時1.5小時。教學內容為《三字經》
《三字經》是我國流傳廣泛、家喻戶曉的兒童啟蒙讀物。由于這本書影響極大,曾被譽為
“古今奇書”、“袖里通鑒綱目”,還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外出版發行。聯合國科教文組
織還把《三字經》列為兒童道德修養的必讀書目之一。
《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一起,俗稱“三百千千”。而《三字經》被認為
是中國蒙學書之首的原因,一是形式精巧,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便于兒童記誦;二是
內容豐富,在不長的篇幅中,濃縮了歷史、地理、人文等方面兒童必須懂得的大量的文
化知識和道德倫理知識,至今仍然是兒童啟蒙教育的必備教材之一。
第一課時
《三字經》 第一節
從“人之初,性本善”至“愛惡欲,七情具”。
強調啟蒙教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意義。教育及時且方法得當兒童就能健康成長,就能成
為有用人才。
提出從小就要懂得孝順父母,尊敬兄長,指出兒童首先應掌握和學習的知識。講的是名
物常識,分別介紹了數目、四時、五行、六谷、六畜等日常生活必需知識。
教學方法:首先運用講故事的方法開場,然后帶領誦讀,引導學員在經書中發現先前所
講故事隱藏在哪些詞句中。如“教之道,貴以專”,講的是“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增加趣
味性。
教學道具:眉豆、黃豆、紅豆、綠豆、黑豆、筷子(課堂動手游戲)
教學目的:警醒家長,如何去“愛”,解除“知道愛卻不會愛”的尷尬;提醒小朋友,應該
做個什么樣的人。
第二課時
第三課時
第四課時
第二部分:八個課時,每課時1.5小時。教學內容為《弟子規》。
《弟子規》對中國人而言,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于《三字經》。
《弟子規》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編為五個部分,以三字一句,兩字一韻加以演述,具體
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
《弟子規》是童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1、第一課時
《弟子規》第一節 入則孝
此章節從生老病死、春夏秋冬、出入家門、一日三餐、大事小事行事風格、品德等方面
,說清了如何對待孝敬父母雙親。斷機教子、黃香溫席等故事為孩子們指明方向,為成
人指正行為。“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啟發學員思考:平常的懶惰、傲慢、
好吃、賴床、玩游戲、不愛都讀書,是父母親人歡喜的嗎?通過“黃香溫席”的故事,強
調各人要努力去除壞習氣。
教學方法:提問法開場,分組PK,評選“最吸睛朗誦獎”。引導學員熱愛讀經,發揚國粹
。在讀誦經書中指出故事并講解。增加趣味性。
教學道具:各位學員自備臉盆、毛巾(課堂動手游戲:學習為父母泡腳、學習簡單點穴
按摩,為父母放松)
教學目的:孝敬父母
第二課時
第三課時
第四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