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三年,互聯網創業者和投資人不停追逐新風口。然而,風口持續時間越來越短,奇跡越來越少,泡沫越來越多。到了2018年,“資本寒冬”“至暗時刻”“活下去”“錢荒”“破發”,成為整個創投圈的關鍵詞。
在外界看來,這就是“創投寒冬”的全部真相。然而,很多人依然相信,2018是創投圈的“至暗時刻”,但也是“拐點之年”。當下,只是行業回歸理性,走向成熟的一個必經時刻。只要用開放的心態去擁抱創新,投資的風口就永遠不會停歇。
1月15日,鉛筆道“真相大會”在北京開場,這是鉛筆道成立以來規格最高、嘉賓陣容最強大的年度盛會,聚集了500余位投資機構和創業公司代表。其中,十余位嘉賓發表主題演講,分享他們在資本寒冬中所看到的創投真相和行業思考。
在鉛筆道“真相大會”現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處處長李廣乾開場致辭。
以下為李廣乾在鉛筆道“真相大會”上的發言,由鉛筆道整理如下:
很高興參加今天的真相大會,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參加資本市場的年會,所以我感到很激動。昨天晚上跟在座的一些投資大佬們座談,我感觸非常多,尤其第一次面對網友。很快,我跟大家拉近了距離,一起探討了關于我們互聯網行業的發展趨勢。
首先,我想談一個我的冒險經歷。我大學畢業的時候1989年,在座很多都是80后,我可以算是老前輩。89年本科畢業之后,我到了老家的一個工廠,學化學,但是當時國有企業改革,效益不好,我當時感到很茫然,不知道干什么。所以,我在工廠里面待了5年,第二年受不了,不知道該干嗎,我很焦慮。
那個時候,我冒險說一定要考研究生中最好的專業,但還不知道是哪個,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最好。我到研究生辦查詢哪些是我喜歡專業,如北大、清華、社科院等哪些專業是我喜歡的,北大國際經濟專業、日本經濟、美國經濟、歐洲經濟、蘇聯經濟內容......我覺得很有意思。我就決定考這個,當時的知識量是零,但我覺得就是它了,我只要定下目標,我就要努力實現它。
于是我用了兩年時間,沒日沒夜苦干,收集各方面的考研資料,報了日本經濟專業。到94年,我終于考到了北大經濟學院,而且以第一名考上,當時只招一個,另外一個保送。我覺得這個風險我冒對了,我讀了北大碩士、博士后,2001年進入了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做政策研究工作。我覺得我用我的聰明才智研究了學識,研究了很多政策建議,為國家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我覺得我在實現我的夢想。
這次我年輕時的冒險經驗,給了我特別的感受,一個國家、一個人要進步,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冒險。我想只有冒險,才能走到一個你夢想中的境界,實現你理想中的那些美好愿望。我覺得我真的做到了,后來一直做政策研究,也做了關于我國的產業發展研究。
我們研究國外的硅谷產業發展,風險投資是促進硅谷領先全球科技發展前沿的最主要動力。開始研究的時候,我一直在想我們中國該怎么建立資本市場,然后我們研究歐洲、日本,他們的資本市場一直沒有做起來。
但最近這幾年我覺得我們中國的風險投資市場發展起來了,包括今天在座的投資家們。我覺得我們中國的發展為我們的風險投資行業提供了一個巨大的歷史機遇,也為我們中國通過各個行業的冒險,走向更創新發展的過過渡,提供最好的原生動力。
所以,我覺得這跟個人的冒險是一個道理。中美貿易競爭中,美國對我們不斷施壓,打壓我們的高科技企業,只要有在座的各位,有我們非常健全完善的風險投資機制,我們中國的科技創新就會源源不斷,中國的高新技術產業一定會走到美國前面。我想這是非常有基礎、有動力的,有我們實戰支撐美好的愿景。10年之后我們中國科技一點不亞于美國。
有一本雜志列了30個主題,總主題中有23個中國排名第一,美國排名第二。我們中國的科技基礎研究水平其實已經遠遠超過美國。我們在座的各位,在座的風險投資家們,具有非常豐富的創新投資項目來源。所以我想我們在座的各位都是未來為實現整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支特別重要的主力軍。
下面我再談一談對于互聯網行業的投資認識。2001年,我做了IT信息化,先做電子政務,后來做電子商務,最近做工業互聯網。經過研究來看,我們研究走在前沿。做電子政務有一門課,有兩個概念是我推進的,一個是電子政務,一個是門戶網站。
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們互聯網經濟發展的主流,我想最近關于產業互聯網的討論很多。從我個人的研究來看,產業互聯網的概念相對來說界定不是很清楚,這里面有很多模棱兩可的說法。在工業互聯網中,對于我們未來的創投行業的大佬們來說,我覺得工業互聯網中具有海量的投資機會,且其中的投資機會是給國家真正帶來創新發展的最核心力量。
一個國家只有制造業創新發展了,制造業走在世界前面,經濟才具有真正的引領全球發展的實力和能力。工業互聯網是中國經濟創新發展最根本的戰場。最后預祝我們鉛筆道2018真相大會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