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的原點——工業工程技術培訓
課程背景:
本次課程主要講述了工業工程概論、制程程序分析、流程程序分析、生產物流分析、
搬運分析、動作經濟原則、標準工時測量與管理、預置動作分析簡介,生產線平衡,布
局分析與搬運效率提升等等基礎IE專業知識及實戰應用技法,重點在于系統全面的講述,
與實戰應用技法的交流。期以通過以上培訓,使學員對IE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并能夠了解
并運用其專業圖紙、技法、思考方法與團隊合作,解決工作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從微觀上
了解工作研究的實戰應用,特別是標準工時的測量與管理,更是IE專業知識中的重中之重
;從宏觀上了解生產管理、工程設計等管理活動中IE的應用,重點在目標、政策、計劃、
控制的了解與實戰管控.并為更精進一步掌握IE知識,解決更高層次問題奠定必要的基礎
。
通過以上兩天的學習,學員可以對基礎IE(工業工程)有個較系統全面的了解,并初步具
備實戰工作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與經驗積累,可具備一個IE專業人員的基本專業素
質,為更高層次的管理活動——精益生產具備實戰工作能力,奠定非常好的理論與實務基礎
。
課程收益:
● 打破常規,突破思維定勢,全新接受精益IE工程師必備技能
● 協助企業進行系統優化,達到全員改善意識
● 課程全程穿插大量生產現場改善案例
● 結合自身企業靈活掌握精益IE的改善技術
● 掌握生產現場的防錯、防呆技術工具之運用
● 建立效率評價體系,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
課程模型:
[pic]
課程時間:2天,6小時/天
課程對象:生產總監、生產經理及企業基層中層管理干部及IE人員、工程師、相關人員
課程方式:本課程主要采用講授、分組討論、案例點評培訓形式
課程大綱
第一講:工業工程概論
一、什么是工業工程
1. 工業工程的起源
2. 工業工程的特點
3. 工業工程意識
4. 工業工程在企業的定位與職責
5. 工業工程與精益生產及智能制造的關系
案例:智能工廠建設案例
二、標準工時
1. 標準工時的定義
2. 標準工時的用途
3. 標準工時的構成
4. 秒表測時法
5. 綜合數據法
6. 標準工時測定演練
案例:某企業標準工時體系建設案例
三、基于標準工時的效率管理
1. 生產績效管理系統
2. 根據績效管理系統進行科學的管理
3. 降低作業績效損失的方法與步驟
4. 一線督導人員的管理對象及具體活動
第二講:經典IE之工作研究
一、什么是方法研究?
1. 方法研究定義及研究對象
2. 方法研究的目的
3. 工作單元層次基準
4. 方法研究的內容
二、方法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建立標準
1. 標準作業和作業標準的區分
2. 標準化業務規劃
3. 工作分解的方法
案例:搬運作業指導書
4. 作業標準的學習
5. 作業標準的執行
練習:組裝作業步驟分解
第三講:IE宏觀改善工具——運營改善
一、VSM價值流分析
1. 選擇一個價值流(產品族)
2. 步驟2:組成一個小組
3. 步驟3:確定客戶的需求
4. 步驟4:確定基本生產過程
5. 步驟5:繪制各環節庫存信息
6. 步驟6:收集并繪制生產過程重要數據
7. 步驟7:繪制物流現狀
8. 步驟8:繪制信息流
9. 步驟9:畫出時間線
10. 繪制價值流圖的要點
11. VSM價值流分析演練
案例:某企業價值流分析案例
二、布局分析
1. 工廠布置規劃的目標
2. 基本生產線布置形態
3. 依據未來計劃的生產線計劃
4. 用PQ分析找出關鍵工藝路線
5. 區塊式布置的想法
6. 區塊式布置的想法-案例
案例:某企業布局改善案例
三、物流分析
1. 搬運改善的目標
2. 搬運通路分析
3. 搬運活性指數分析
4. 搬運改善的著眼點
5. 搬運的盲點所在
6. 搬運的檢討要點
7. 搬運注意事項
案例:某企業物流分析案例
第四講:IE中觀改善工具——工序改善
一、生產線平衡改善分析
1. 線平衡改善概論
2. 現狀生產線平衡分析步
3. 生產線平衡的改善方法與原則
4. 生產線平衡工具之先行圖
案例:某企業生產線平衡案例
二、聯合作業分析
1. 什么是聯合作業分析?
2. 聯合作業分析的應用方法
案例:聯合作業分析案例演練
三、科學的問題分析解決方法
1. Step 1.明確問題-對標
2. Step 2.分解問題
3. Step 3.設定目標
4. Step 4.把握真因
5. Step 5.制定對策
6. Step 6.貫徹實施對策
7. Step 7.評價結果和過程
8. Step 8. 鞏固成果
案例:問題解決案例分析
第五講:IE微觀改善工具——工位改善
一、動作分析及動作經濟原則
1. 動作經濟原則中的四個基本原則
2. 人體動作方面
3. 利用慣性的原則
4. 工作場所布置原則
案例:動作分析案例演練
二、防錯法
1. 防錯法簡介
2. 防錯技術的等級
3. 防錯途徑
4. 防錯的十大原理
案例:防錯法案例
課程總結與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