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對內部的管理,運營,標準、政策、流程等內容,通常需要培訓的方式進行規范化,標準化的傳遞。培訓效果和成果直接關系著企業的經營和發展。無論是基層員工的在崗操作,還是各級管理者的技能技巧提升,都依賴于企業培訓體系和內訓師團隊。企業內部培訓作為知識管理的關鍵環節,是快速、有效提升組織競爭力的一個途徑。因此,培養優秀的內訓師隊伍,是提升企業員工素質,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TTT, 是Train the Trainer的縮寫,意為培訓培訓師。本課程針對提升內訓師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進行有效訓練,引導學員完成其在講師路線上的自我定位。課程通過培養內部講師資源,有針對性的賦能企業內訓師的授課和知識歸納總結的技巧,完成對知識的分享,和培訓成果檢驗等整體能力提升。
企業各級管理者都可以成為優秀的內部培訓師資源。本課程也將幫助到企業專業領域內的顧問和技術人員,通過打磨專業知識的培訓技能訓練課程。
課程除了聚焦培訓師的各方面技能。還將體驗培訓交付中的最佳實踐和最新技術,以及培訓的目的與評估,規劃與準備,演講與引導和績效與評估。課堂互動性很強,在過程中提供多種落地的實用工具和技巧。
促進企業內部知識的積累和傳遞
提升培訓師具備的知識和技巧
發揮培訓師的顧問作用和影響力
有效降低培訓成本
對專業領域知識進行總結和經驗萃取
逐步構建學習型組織
課程邏輯清晰,知識結構體系化,內容生動多樣。學員實操性與互動性強。在課程中提供多種落地的實用工具和技巧。
企業培訓師、中層管理者,有培訓需求的管理人員、專業知識領域專家和骨干人員
第一部分 培訓認知
1.培訓的基本理念
2.課程目標及學員期待
3.了解培訓對象與期待
成人的學習方式特點
知識記憶與遺忘曲線
4.破冰游戲 – 培訓師畫像
第二部分 講師的自我定位
1、優秀培訓師所具備的條件
態度
知識
技能
2、專業培訓師的能力要素
3、講師的角色轉變
4、培訓師自我提升的四個階段
第三部分 培訓需求與目標設定
1. 為什么需要培訓?
2. 定義培訓需求的方法有哪些?
3. 制定學習目標
5W+1H的原則
ABCD 原則
第四部分 課程設計基礎
1. 內在邏輯 – 結構化思維
什么是結構?
核心理念 – 金字塔原理
結構化思維的四個基本特征
2. 外在形式 – PPT呈現與設計
呈現的核心宗旨
引人注目的標題
圖片和表格的應用
字體與顏色搭配
第五部分 培訓有效實施
1. 打破僵局
為什么要打破僵局
精彩開場的六種方式
小組練習
2. 培訓內容與時間分配
區分現有知識和新知識
時間與內容分配原則
3. 培訓方法應用
七種培訓方法與應用效果
小組討論與呈現-培訓方法優缺點
優秀講師不可缺少的教學環節
4. 培訓設備與場地
常用培訓設備與器材
小組討論:設備使用的注意事項
培訓場地類型
小組討論:如何讓場地助力你的培訓
5. 呈現技巧
影響可信度的三要素
麥拉賓法則
學員演練
6. 控場技巧
提問與答疑
互動技巧
克服緊張情緒
小組討論:如果管理你的聽眾?
7. 培訓課程收尾
第六部分 培訓評估與跟蹤
1. 培訓效果評估
柯氏四級評估法
2. 培訓后期跟蹤
學員行動計劃
第七部分 培訓師演練與認證
1. 一分鐘即興演講
2. 學員磨課試講
3. 現場點評與反饋
4. 培訓師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