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外來的和尚不好念經”已經成為企業培訓的痛疾:引入大量的外部講師授課后,企業越來越感覺是“隔靴搔癢”,這些培訓無法觸及本企業業務實際;經理層和員工聽了太多的“可樂大戰”這樣的經典案例、熟稔了“藍海戰略”等一個又一個管理流行語,可是企業內部知識和經驗卻絲毫沒有沉淀。
在諸如GE、豐田等世界級企業,內部講師占到企業培訓講師資源的60%以上。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也開始意識到,企業內部知識和經驗傳遞的重任,必須由企業“內部講師”來承擔,從而才能夠將企業獨特的價值沉淀并傳播出去。企業知識是火種,內部講師是傳承火種的火炬。把隱性知識顯性化,顯性知識結構化,是內部講師傳播這些知識火種的使命。
內部講師培養不是“焰火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是曇花一現,需要長遠規劃、分步實施,打造為企業的“長效工程”。
本課程立足于第二階段“課程開發師”培養,課程將解決的問題:
培訓內容貼合企業業務:明確課程開發的“四定”起點,產出符合需求的課件;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速開發課程流程,即使是技術課程也能深入淺出、精彩易懂
學習方式實現賦能目標:利用心理學的相關效應,引入引導式課程設計技巧,提高課程的培訓效果;確保課程開發“有效” “有趣”,在提升學員參與度的同時達成培訓目標
課程標準化擴大推廣范圍:將思維導圖與課程邏輯結構化構建相結合,確保課程邏輯思路清晰;按照標準化課程包五要件進行課程開發
【學員收益】
通過一天的項目學習,學員能夠掌握課程開發和評估這兩個環節中重要的原則、方法以及綜合應用能力,并對授課技巧進行強化訓練。使學員在理論邏輯的基礎上,通過互動交流、范例學習以及個人練習等多樣的學習體驗,完成2小時的微課件開發或原內訓課件優化。真正使學員從“知道”到“會用”,實現學習效果最大化,打造企業內訓核心競爭力,加速組織經驗傳播。
【課程時長】
1-2天授課 1天輔導
結合學員課件制作或優化,將課件評估要素融入現場診斷,10分鐘說課,進行一對一輔導。(視企業要求而定)
【適合對象】需要進行課程開發的內訓師
【課程大綱】
一、以終為始“四定”
【討論】課程開發過程中,是否也存在這些困惑?
四定內容
定目的
定任務
定對象
定目標
定位方法
分析邏輯
調查邏輯
數據整合
溝通確認
培訓課程四大類型
知識普及型
問題解決型
專題修煉型
系列修煉型
案例:“竹籃打水一場空”,一次失敗的課程開發案例,授課硬傷暴露無遺
演練:你的課程定位
二、資料提煉篩選
【討論】資料收集途徑
外部資源收集
內部資源
分類篩選
分類資料
裝“箱子”
定標簽
篩選資料
“少即是多”原則
案例:組織智慧提煉“四有”標準
演練1:STAR模型具體提煉步驟
演練2:留存的標準
研討:專家經驗萃取法實施步驟與注意事項
三、左腦設計大綱
邏輯工具
邏輯工具在課程開發中的應用
使用金字塔結構搭建課程框架的操作要點
使用思維導圖構建授課思路的操作要點
提煉“樁子”
案例:變
演練1:繪制你的三亞之旅思維導圖
演練2:星期天逛公園
四、右腦編排形式
引導式互動設計
引導式互動設計原則
案例的編寫與呈現
明確案例編寫的目的
案例的選材的四原則
案例的編寫技巧
案例的講評技巧
【練習】設計模式的FISH模型
【練習】組建概念模型
強化PPT演示
文字演示
圖片演示
表格演示
邏輯演示
案例1:“文不如表 表不如圖”
案例2:借用生活中的圖形
演練1:“信手涂鴉”簡筆畫
演練2:面朝大海,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