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建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紫禁城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史學分會理事、學術委員,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ICOMOS-CHINA)副主席,國際文化財產保護及修復中心(ICCROM)理事,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1983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建筑系,獲建筑學工學學位
1989年獲得清華大學建筑歷史與理論專業碩士學位
羅馬大學(La Sapienza)訪問教授
長期從事文物保護實踐與教學工作,發表大量論文
從事建筑歷史教學和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參加國家重要文化遺產保護規劃、保護設計各方面的工作;作為ICOMOS專家進行世界遺產申報項目的審查等工作。
開設課程的課程有:外國建筑史、外國近現代建筑史、文化遺產保護、認識文化遺產。
發表論文有《中國文化遺產保護法律制度》、《中國文化遺產保護體系》、《世界遺產保護與全球治理》、《面向新世紀的中國文化遺產保護》、《保羅.波多蓋希和他的自然形態建筑》、《從雷峰塔談文物建筑復原問題》、《中國當代建筑思潮》、《意大利建筑的多樣性》、《歷史環境的保護問題》等。
主持完成多項文物保護項目,其中包括"三峽庫區文物保護重點項目云陽張桓侯廟搬遷保護論證、規劃、搬遷保護設計"、"三峽地面文物保護項目云陽縣地面文物保護規劃、搬遷保護設計"、"清華大學工字廳修繕保護工程"、"布達拉宮雪城保護規劃"、"布達拉宮雪城歷史建筑修繕設計"、"晉祠保護規劃"、"盧宅保護規劃"、"固始番國故城保護規劃"、"成都文殊院歷史街區保護規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