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國務院84號文給企業采購供應鏈提出什么新要求?中興與華為先后被美國切斷供應源,為何結局不同?供應商博弈力越來越強,采購方如何應付?為何以往供應商策略,今日不在湊效?面對缺貨、漲價的壓力,企業該如何應對?面對越來越嚴格的環保壓力,如何應對?物料品類越來越多,采購從業如何瘦身?為何采購永遠滿足不了內部客戶的需求?……
課程收益:
● 提升公司戰略視解理解戰略采購,能夠制定公司戰略采購方案
● 深入識別企業采購與供應鏈中的風險與制定應對策略
● 學會分而治之的管理思維,運用物料供應商分類的工具
● 學習品類管理技術,提升策略與情景適應性
● 掌握供應商生命周期管理方法,提升供應商管理效率
● 精通采購成本管理64種方法
● 運用項目管理方法實施戰略采購,從知識獲取到價值實現
課程時間:2天,6小時/天,(限40人以內)
課程對象:生產制造業SQE、IQC、采購、工程、計劃、生產等從業人員
課程風格:應用實操、結果導向、激情展示、
課程方式:案例討論、視頻解析、小組風暴、群策群力、角色扮演
課程大綱
第一講:供應鏈戰略與戰略采購認知
導入:同樣面對制裁,為何結果不同?
1. 何為戰略?為何需要戰略采購?
2. 企業戰略與供應鏈戰略、戰略采購的邏輯關系
3. 戰略采購的定義與流程
4. 企業戰略分析—波特三種企業戰略
5. 供應鏈戰略分析—李效良模型
6. 戰略采購發展演變史—交易型成本型綜合型領導型
案例:神華能源的采購進化史:從信息集中—物流集中—獨立核算—市場化運營演變
7. 供應市場分析——PESTL模型/SWO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
8. 采購需求分析——RAQCSI模型
案例:中山某企業包裝紙箱采購需求說明書
第二講:戰略采購制定
一、戰略采購目標
1. 資本利用率
2. 成本降低率
3. 準時交付率
二、戰略采購目標制定的四原則
1. 匹配原則
2. 動態原則
3. 分類原則
4. 結果導向
三、戰略采購組織規劃
1.“采”與“購”分開
2. 采購內部的職責分工:TCQ
3. 采購內部KPI分配
四、建立采購決策委員會
五、組織架構的四種形式
六、供應商基數規劃與供應商數據庫
七、采購支出分析
1. 收集數據:5W2H
2. 數據清理的目標:去除重復、驗證數據真偽、統一定義數據等
3. 分析數據的目標及維度
4. 找出支出費用多的物料:80-20原則
八、供應商支出分析
九、戰略采購信息化SRM
案例:宜家家私采購支出分析
案例:寧波方太供應商支出分析
案例:東莞迪普特運用SRM降本增效的實踐
第三講:戰略采購的實施
一、物料品類細分
1. 定義采購類別
2. 采購類別的基本特性
3. 了解采購類別的市場
二、建立供應商庫
1. 搜尋并篩選潛在供應商
2. 建立評估標準與方法
3. 建立合格供應商庫(優選-合格-潛在)
三、制定采購策略—卡拉杰克結構矩陣(關系、流程、風險、談判、合同……)
四、確定實施路線—內部優勢運用外部優勢創造
五、供應商分類分級--供應商橫向分級供應商縱向分級
六、實施供應策略
七、執行采購交易
1. 樣品績效管理
2. 小批量測試管理
3. 采購利益相關方管理
4. 供應商切換路徑
八、持續跟蹤與改善
1. 采購持續跟蹤改善方法論
2. 供應商績效的審視與復盤
3. 供應商績效改善計劃
4. 戰略采購成功實施5大條件
案例:山東六合新希望的大宗物資、設備備件、包裝耗材、辦公勞保采購策略有何不同
案例:山東東岳通用工廠如何與供應商開展持續改善項目
第四講:戰略采購的實施風險與應對
1. 戰略采購的風險識別
2. 戰略采購風險控制的步驟
3. 風險管理評估框架
案例:宜家家私惠州OEM商在實施品類策略過程中的挑戰與應對
練習:FEMA潛在失效模式風險分析與應對策略
第五講:戰略采購體系的持續改善
1. 采購的平衡積分卡
2. 戰略采購實行的方法論
3. 戰略采購實施的平衡輪
4. 戰略采購實施的績效復盤
學員分享,導師點評
1)培訓績效轉化工具表531模型
2)聚焦式會話ORID
3)提問與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