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象
企業、機關黨員職工及入黨積極分子; 企業的中高層領導、業務主管、全體黨員干部和黨務工作者。
目的
1. 系統掌握全面依法治國的相關內容和基本要求 2. 增強法治意識,提高法治素養 3. 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提高依法治企的能力 5. 強化嚴格遵守企業規章制度的觀念 6. 強化規矩意識和服從觀念
內容
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的黨員法治思維能力提升
領導干部法治思維能力提升
企業黨員骨干法治思維能力提升
課程背景:
“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系統概括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的顯著優勢”就是其中之一。
本課程以“依法治國”為主題,幫助廣大黨員干部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社會管理難題,提升管理水平,創新管理模式。
課程收益:
1. 系統掌握全面依法治國的相關內容和基本要求
2. 增強法治意識,提高法治素養
3. 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提高依法治企的能力
5. 強化嚴格遵守企業規章制度的觀念
6. 強化規矩意識和服從觀念
課程時間:1天,6小時/天(或線上授課,可拆分模塊)
課程對象:企業、機關黨員職工及入黨積極分子;
企業的中高層領導、業務主管、全體黨員干部和黨務工作者。
授課方式:講授法 案例教學 小組討論 行動學習
課程大綱
(僅供參考,會根據最新黨政政策和新聞更新)
導入 課前思考
一、此次來培訓身邊的法律事件?
二、學習方法
1. 案例分享:過渡好學,卻混得不好
2. 學習效果和方法
3. 元認知
第一講 十九屆四中全會
一、學什么?
1. 3報告1決定
2. 制度模式
二、重點領會的內容(3 X)
1. 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
2. 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做主的制度體系
3.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三、聯系自身實際,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
第二講 為什么要有法治思維
引言:案例 嘉禾之痛
一、2019年度法治熱詞
1. 法治:《決定》41處
2. 新法治十六字方針: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三、改革需要法治
1. :改革紅利,制度紅利
2. :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穩定的治理
四、部分領導干部不懂法
1. 中央組織部部長陳希:過八成犯罪領導干部自稱不懂法
2. 案例:領導干部醉駕
五、領導干部是關鍵少數
六、思維轉變的重要性
1. 掌握太多的法律知識不現實、沒必要
2. 思維方式的轉變:用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或推動問題的有效解決
3. 案例:兒媳與公婆的關系、女婿與岳父母的關系
第三講 法治思維中的幾個概念
一、我國的法律體系
1. 以憲法為核心,七個部門法律和三個不同層級的法律規范構成
2. 絕對保留事項
3. 案例:廢止收容教育制度 依法取締“法外之刑”
4. 領導干部查找法律依據的原則
二、黨規與國法
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2. 黨內法規體系(八類)
3. 處理黨規和國法的關系
三、法治與德治
1. 法律和道德的辯證關系
2. 新舊法治十六字方針
3. 案例討論:執法要“嚴格”or“公正”?
四、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
1. 法治思維的特點
五、法治思維與其他思維
1. 法治思維不同于人治思維
2. 法治思維不同于法制思維
3. 法治思維不同于政治思維、經濟思維、道德思維和軍事思維
六、領導干部應當具備什么樣的法治思維?
1. 現狀
2. 規則性思維
3. 合法性思維
4. 程序性思維
5. 權義性思維
6. 契約性思維
7. 權責性思維
第四講 法治思維中的幾個關系
一、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
1. 《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
二、政策與法治
1. 法律是政策的結晶體
三、改革、發展、穩定與法治
四、應急與法治
第五講 行政法(法治政府)
一、行政執法“三項制度”
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行三項制度的指導意見
二、信息公開
三、政府立法
四、依法行政
1. 行政法
2. 行政訴訟法
3. 行政復議法
4. 行政處罰法
5.
其他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