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俱樂部報告《2052:未來40年的中國與世界》中預測:到2052年,全球GDP將達到145萬億美元,其中中國約46.8萬億美元,占比為32.2%;美國約13.5萬億美元,占比9.3%;美國以外的其他經合組織國家(OECD)合計33.3萬億美元,占比23%;新興經濟體(BRISE,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和其他10個較大經濟體,如印度尼西亞、墨西哥、越南等)約33.2萬億美元,占比為23%;世界其他地區(ROW,共計150個國家和地區)約18萬億美元,占比12.4%。也就是說,到時候中國、OECD加美國、其他發展中國家各占全球經濟的三分之一左右。
普華永道對2050年世界前10位經濟體進行了預測,其排名是:中國、印度、美國、印尼、巴西、俄羅斯、墨西哥、日本、德國、英國。其中,中國經濟總規模約為58萬億美元,約占20%,印度和美國分別為44萬億美元和34.1萬億美元。高盛也預測這10個國家在2050年將位列世界前10名,不過位次有所不同,中國在世界經濟中占比則更高,約占到50%。
上述這些分析預測表明,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會繼續快速發展,發展模式呈現多樣化;世界實現多極化,出現“三分天下”的局面;進而出現500年未見之大變局。即現代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不再是代表當今世界的唯一體系、甚至不再是主流的經濟體系,而像中國這樣走其他發展道路的文明,可能會在這個世界中產生更大的影響。
中國的應對之策
第一,辦好自己的事。中央反復講“四個自信”,1949年建立新中國,解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和國家獨立的問題,改革開放40年解決了中國發展起來的問題。我們對于中國道路一定要有自信,同時還要實干,不能懈怠、不能未富先衰。我們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該補課的補課,該創新的創新,該堅持的也要堅持。
第二,處理好與美國的關系。中美關系如何處理,對于中國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美國日漸衰落,中國正在崛起,美國一定會打壓中國。中國對此要有思想準備。從策略計,中國要疏離美國,惹不起躲得起,可以順勢脫鉤。包道格【注:包道格(Douglas Paal),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前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認為中美不容易脫鉤、脫不了鉤,許多中國人也是這么判斷。盡管現在脫鉤,對于中美雙方都是難以承受之痛,但從長期看,中美兩大經濟體遲早要脫鉤。
以前中美是在一條船上,是一個體系中的垂直分工關系。在這個經濟基礎上,中美關系可以維持總體穩定,這就是40年里中美關系好也好不到哪兒去、壞也壞不到哪兒去,斗而不破的秘密。現在中美關系的經濟基礎發生了變化,一條船變成兩條船、甚至是兩個船隊了。所以,班農(我稱之為“班農-特朗普主義”)主張,美國對華政策的一個重點就是要把中國從美國主導的全球產業鏈驅逐出去,對此我們應該有所準備。近期有些分析報告指出,隨著貿易戰、科技戰的爆發,世界將出現兩個并行的科研體系。當然,我們要盡量避免正面對抗,要順勢而為,讓美國下臺階,要漸行漸遠。
第三,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泛亞共同體。從地緣政治角度看,世界可以分為五個泛區,包括泛歐區、泛俄區、泛亞區、泛美區和泛非區。中國是泛亞區的核心國家,如果加上泛俄區和泛非區,就形成了亞歐非世界島的大合作區。從這個角度看,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這是中國要做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四,絕不稱霸。未來美、歐、亞天下三分,中國居其一而足,絕不稱霸。三居其一,這應是中國的基本態度,應成為我們的基本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