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幸福 企業發展 社會和諧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詳解《弟子規》
主講:辛雪峰
一、【課程背景】
改革開發三十多年來,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國家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然而,在倡導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不得不面對當前存在的一些不和諧現象,特別是道德滑坡和價值觀缺失造成一系列的問題。一些企業因為道德缺失,只顧當前利益不顧子孫后代和人民的健康,“瘦肉精”“毒奶粉”“地溝油”等惡性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不擇手段競爭、商業欺詐等事件層出不窮,低俗的文藝作品、淫穢的網絡信息充斥著人們的生活;一些人漠視公平正義,以權謀私,忽視基本的道德信仰;一些人沒有廉恥之心,做了壞事,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兄弟手足,蠅頭小利,互相斗爭;弒親血案,不孝父母,時有發生;企業組織當中,做事推卸責任、尋找借口、執行不力、經常消極抱怨。。。。。。
人們不禁要問:這到底怎么回事?究其深層次原因,就是人們的心靈和倫理道德出現了問題!《論語》告訴我們:“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可見,要更好地解決上述困惑和問題,除了完善法制以外,必須要重視道德的教化力量!十八大報告特別強調:“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在2014年2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習近平指出,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習近平主席指出:“傳統文化中的許多優秀典籍蘊含著做人做事和治國理政的道理,領導干部要通過研讀優秀傳統文化書籍,不斷提高人文素養和精神境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弟子規》的孝悌謹信仁愛之道,正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把金鑰匙!學習《弟子規》,踐行《弟子規》,就是要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講孝悌、講誠信、講責任、講良心!實現身心和諧、家庭和諧、企業和諧、社會和諧。
二、【課程大綱】
第一單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演變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演變
從堯舜時代到清末民初的的發展歷程。
二、百年文化之痛
1、世紀動蕩,文化斷層:多事之秋,危機重重;
2、學校教育,丟掉傳統:重視技能,忽視德育;
3、家庭教育,舍本逐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4、企業管理,執行危機:職業素養,亟待提升。
三、新世紀,新希望
1、十八大對文化建設的解讀: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人民精神的家園
2、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國家軟實力。
第二單元:整體解讀《弟子規》
一、經典心理互動游戲:我的人生抉擇!
二、《弟子規》是什么?
三、現代人為什么要學習《弟子規》?
1、個人身心和諧;
2、家庭幸福安康;
3、企業穩步發展;
4、促進社會和諧。
第三單元:詳細剖析《弟子規》
第一部分:孝
何為“孝”?(互動:孝道測試十二題)
二十四孝案例解析
經典案例解析:為什么我們必須孝敬父母?
案例解析:孝的四層含義:
小孝:養父母之身
中孝:養父母之心
大孝:養父母之志
至孝:養父母之慧
踐行孝道的十六個行為規范
平時如何與父母溝通?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長輩有過錯,如何與其溝通?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互動案例分析:長輩有吸煙等的不良嗜好,你如何溝通?
案例解析:如果上司有過錯了,作為部屬如何勸諫?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經典案例解析:《孝感動天》、《蘆衣順母》
作為子女,如何規范自己的行為才符合孝道?
用心理解“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真諦;
解讀:在企業等組織當中,“損公肥私”帶來的果報。
解析“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案例解讀:職場中的小習慣影響著大事業。
解析“兒行千里母擔憂”;
出門就是帶走父母最重要的財產;回家就是帶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案例解讀:在工作當中,培養“出門要向領導打招呼、回單位要向領導匯報”的基本職業素養。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案例解析:謹慎對待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對工作升起敬畏之心!
事雖小 勿擅為 茍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茍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A、互動研討:做兒女的可曾經用心留意過我們的父母內心的聲音?
B、案例解讀:在職場中的生存智慧。
身有傷 貽親憂
A、《孝經》“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B、剖析:自毀、自殺等事件背后的根源與反思;
C、案例剖析:某知名企業員工自殺跳樓現象背后所隱藏的企業管理危機和漏洞;
德有傷 貽親羞
A、何為“德”?
十八大報告為什么特別強調“加強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為什么特別強調“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
B、解析《大學》之道: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C、“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D、職場中,最基本的職業道德所面臨的挑戰?
E、企業選人以德為原則的四個標準?
平時的生活中,如何照顧好父母?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經典故事解析:黃香溫席。
“晨昏定省”的祖訓被拋棄的歷史根源解析。
如何照顧病中的父母?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解析典故《親嘗湯藥》
反例剖析:母親住院,七個兒女無人問津,慘死離世。
現代孝子:28年如一日照顧父親的王希海。
互動反思:當我老了的那一天,我的兒女會如何對我?
如何緬懷過世的親人?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案例解析: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盡孝道的七個倡議。
第二部分:悌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后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1)“行勿懶”在家庭中延伸;
2)“人不在 己即到”體現在職場當中的“補位原則”,體現的思想為“大局觀念、積極主動,自動自發”。
稱尊長 勿呼名
1)“老哥老姐”背后的無知;
2)組織當中的職業規范解析。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
案例解析:職場中應遵循的基本行為規范。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近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剖析:當今“爺爺成孫子,孫子當爺爺”背后的反思
家庭不幸的根源分析:舍本逐末!“學好數理化,真的走遍全天下?做人不到位,最后功虧一簣!”
案例解析:基本家庭倫理規范在職場的借鑒意義和啟示。
家庭中的“同理心法則”
在職場中,要與時俱進,客觀理解“勿見能”;
家庭中“沒大沒小”“長幼不分”背后的根源
不可忽視的基本職場禮儀。
家庭中,晚輩如何與長輩進行有禮貌地溝通交流?
案例解析:職場中,部屬與領導溝通相處的基本行為規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
工作中,推己及人,助人即是助己。
第三部分:謹
財物輕 怨何生
案例解析:“三兄弟為爭老宅餓死老母”
言語忍 忿自泯
案例解析:漢文帝的智慧:“退一步海闊天空”的世界;
在職場中,同事之間的關系為何要像兄弟姊妹一樣遵循“兄友弟恭”。
經典案例解析:“悌”的延伸——夫妻之間如何幸福和諧地相處?
“悌”的兩層基本含義是什么?
當今社會“悌”的重要價值體現?
何為“悌”?
解析: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兄友弟恭的兩個基本原則
生活中與尊長相處的九大行為規范
何為“謹”?
做到“謹”的十八項行為規范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1)經典互動游戲:深刻認知“時間就是生命”!
2)案例解析:時間管理的品質決定著生命的品質”;
3)分享:時間管理杠桿工具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凈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生活中的小習慣決定大人生;
案例解析:良好的職業形象對工作的重要影響;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互動溝通:浮華攀比背后的根源;
案例解析:為什么為了買好手機不惜賣掉自己的腎臟?
提前消耗“福報”的惡果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從飲食的角度解析確保身體健康的原則
凡是掌握好度,過猶不及。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丑
為什么不提倡年輕人飲酒?
過量飲酒對身體的危害解析;
我們的酒文化源遠流長,如何在工作中掌握恰當的應酬策略?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案例解讀:言行舉止體現的是一個人的素養。
為什么說企業員工的舉止是公司文化的折射?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案例解析:不是成功來得太晚,而是放棄得太早!
管理者學習古人識人的四個基本策略
斗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辯證解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視頻:不良網絡及明星對青少年的影響。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日常生活交往中的注意事項;
職場當中如何做個受歡迎的人?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后有急 借不難
案例解析:生活工作細節背后體現的是人的道德修養!
第四部分:信
何為“信”?
解析:誠信的原則為何在今天的工作生活中尤為彌足珍貴;
“凡出言 信為先”與職場與人相處之道
“見人善惡”秉承的基本理念和原則
1、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2、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3、職場中為什么要樹榜樣、樹典型?“標桿示范效應”解析;
如何如何正確面對生活中的“攀比”現象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案例解析:幸福人生需要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對待別人的“批評”和給到自己的“贊譽”
1、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2、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3、解析:寬容的心態、寬廣的胸懷是廣交人脈的基礎。
4、為什么“批評與自我批評”關系到企業、部門的可持續發展?
如何坦誠地面對自己的“過錯”?
1、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于無 倘掩飾 增一辜
2、案例解析:職場中勇于面對自己的錯誤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
3、解讀:找借口很容易,但是推卸責任也意味著喪失機會。
第五部分:愛眾
何為“愛眾”?
二、為什么說“凡是人 皆需愛”是至高的智慧?
1、經典實驗解析:水知道答案;
2、毛主席“為人民服務”的偉大思想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踐行“泛愛眾”需秉承的十二個理念和行為規范
解析德高望重者備受尊重的根本原因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圣賢智慧解析:“德不孤,必有鄰”!
面對人們的長短善惡我們需遵循哪些基本規范?
1)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既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2)案例解析:生活工作中,朋友、相親、同事之間注意“流言蜚語”;
3)案例解析:馬加爵案例的深刻反思;
如何面對取舍?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解讀《道德經》: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案例:李嘉誠經營之道帶給我們的管理啟示。
如何恰當處理恩怨?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案例解析:一念之間就是“天堂與地獄”的區別。
上司如何對待下屬?
待婢仆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職場中領導人的言行舉止對團隊的重要影響。
第六部分:親仁
何為“親仁”?
二、如何辨識身邊的人是否是“仁德之人”?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經典案例解析:梅蘭芳家族的為何如此受人尊敬?
四、親近仁德的人對我們人生的價值?
1)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2)不親仁 無限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