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水流深——國學禮儀修習固本
課程背景:
泱泱中華,禮儀之邦。五千年文明延續,五千年文化傳承。我們說,禮儀之根在華夏
,那是禮儀文化的根基,傳統文化的根脈。禮儀的課堂,講究道法術器勢,融會貫通。
術以載道的術,方為高術,承載精神價值的課堂才叫大課堂。
靜水流深,即是一種生命態度,亦是一種價值取向。讓禮儀文化從根上開花,鏈接人
生價值,國學乃是我國人必補一課。國學禮儀修習固本,讓我們的禮更有底氣,我們的
儀更有活力。
課程收益:
● 了解中西方禮儀文化的異同
● 明晰中華禮儀文化的博大精深
● 體驗拜師古禮啟迪今人敬教勤學
●掌握百家爭鳴時期主要思想及人物代表、中國朝代更替順序
● 知曉儒圣儒賢傳承功績,提升儒學美學內涵
● 增強儒學中庸智慧,涵養儒學寧和精神,喚醒覺知提升生命幸福力
課程時間:1天,6小時/天
課程對象:企事業中高層、總裁班、私董會及禮儀文化、國學文化愛好者
課程方式:知識講授 頭腦風暴 案例分析 角色扮演
注:(學員穿著漢服上課效果會更好,可請自備)
序篇:禮儀之邦
一、手語舞欣賞(助教或視頻)
二、助教:拜師禮開場
三、感受古禮:行拜師禮
1. 拜孔子
2. 拜老師
3. 拜同修
體驗式教學
四、華夏文明
1. 提問:華夏為何被稱為禮儀之邦?
2. 服章之美,謂之華
1)國服之爭
2)國服文化與演變
3. 禮儀之大,故稱夏
1)對比中西方禮儀之美
2)解讀中華禮儀之大美
第一講:一個禮念——中國禮文化的精神及其內涵
一、禮念闡述:引導式教學
1. 禮的核心精神
2. 禮的文化內涵
3. 禮的表現形式
4. 禮的最終目的
二、中國人的根本
1. 中國人的根
1)上古文化的發展階段
a巫覡文化(起源、發展、特點、應用禮學意義)
b祭祀文化(商祭神周祭祖、禮儀的起源、應用禮學意義)
c禮樂文化(禮的要義、樂的要義、應用禮學意義)
2)春秋戰國的三教九流
3)儒家禮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提問:知曉根,那么中國人的本是什么?
第二講:一個觀念——國學是修習禮儀的必補一課
一、你在哪個層次?
(道、法、術、器)
二、中西方文化禮儀的異同
1. 共通性
2. 差異性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
三、儀式背后的價值
1. 系統思維與應用禮學思維
2. 儀式的傳播優勢
3. 儀式在現當代生活的應用
(儀式與營銷、儀式與管理)
頭腦風暴 案例分析
4. 中西方儀式解析對比
案例分析 視頻教學
四、禮背后的關系模型
1. 角色
2. 立場
3. 界限
工具:RPL關系模型
案例分析 頭腦風暴 課堂作業
第三講:一個概念——中國禮文化及脈絡梳理
一、中國朝代歌
小組PK 現場互動 課堂作業
二、儒圣儒賢歌
小組PK 現場互動 課堂作業
三、中國人的根本:本是什么
1.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頭腦風暴 小組PK
2. 孔子其人
案例分析
3. 孔子禮學思想的核心精神
1)人生五尊
2)三綱五常
3)君子五德
4)仁德五智
5)五倫關系
案例分析
第四講:一個理念——修習國學禮儀是深刻生命體驗的必由之路
1.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2. 國學禮儀讓生活更美好
3.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角色扮演 小組PK
結篇:禮序歸位
身體、角色、關系
總結回顧 祝福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