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主要幫助企業家能夠直面精神困境,反省成長背后的點點滴滴,并了解走出精神困境的一些方法。
1.企業家政商關系的生死劫
一個政府官員“進去”,一連串的企業家跟著“進去”;一個企業家“倒下”,一連串的政府官員跟著“倒下”。很多企業家的失敗、失落或者失足,都是因為不能妥善地處理政商關系。
2.看不透近期的宏觀經濟形勢
企業家的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要能夠預測或者判斷宏觀經濟形勢,看得越精準越好,看得越遠越好,看得越具體越好。但是,國家和地方的經濟政策,有時看上去變幻莫測。政策的不穩定性,讓很多企業家經常茫然不知所措。
3.企業家的法律底線
有一些企業家為攫取巨額利潤,無視市場規則,漠視法律規范,心存僥幸心理,不終鋃鐺入獄。行賄、非法集資、銀行騙貸、暴力犯罪、挪用資金……為什么那么多企業家習慣性地蔑視法律?我們企業家的法律底線到底在哪里?
4.企業沒了,我怎么辦
有的企業家走得過快,走得過遠,卻忘記了為什么要出發。不僅如此,當企業讓自己成為一個社會英雄的時候,企業就會讓自己魂牽夢縈、欲罷不能;當企業遭遇敗局的時候,視企業為生命的企業家又會怎樣呢?
5.我沒了,企業怎么辦
“富二代”后天不足,而職業經理人先天不足,家族企業的傳承面臨巨大的災難。80%以上的“富二代”不愿意接班,而有的又沒有能力接班。對于職業經理人來說,信托責任、核心價值觀是關鍵的兩個問題。
6.對宗教信仰的困惑
身處波濤洶涌的商業大潮中,經過商海跌宕起伏的企業家一直面臨沉重的壓力。對有的企業家來說,宗教給了他們相當大的慰藉,帶給他們心理、精神和價值觀的訴求。然而,如果沒有走正道,無論什么宗教,也無法讓企業家真正釋懷。
7.道德“原罪”的困擾
歷經艱辛終于功成名就,很多企業家卻經常被“原罪”驚醒。他們,為成功到底付出了什么?在馬云、史玉柱、王石……這些成功企業家的身上,其實都流淌著道德的“原罪”。而這些“原罪”,帶給企業家和其他群體的負面效應,遠遠要大于他們的成功帶給大家的積極意義,但遺憾的是,大家似乎忽略了這一點,只是因為,他們成功了。
8.不清楚“我是誰”
人人都可以創業,都可以當企業家,但是,成功的企業家就很少,而偉大的企業家更是鳳毛麟角。這是因為,不同的人,擁有的稟賦、外部資源以及后期努力、運氣等是不一樣的。但遺憾的是,我們很多企業家并不清楚“我是誰”,尤其是在企業盲目擴張的道路上。
9.被《成功學》洗腦過度
在浮躁以及價值觀扭曲的當代社會,很多人在以陳安之為代表的成功學大師蠱惑下,不斷追求所謂事業上的成功。成功,由無數的偶然促成,尤其是運氣。既然如此,成功又怎么可能復制?自己的成功都不可能復制,更何況別人的!
10.深受狼文化的毒害
我從不否認“狼文化”的積極推動力,但是,我們也不能否定“狼文化”的局限性和致命的弱點。大家不妨想想,百獸之王,老虎和獅子輪流坐莊,什么時候有狼的機會?
11.企業家的融資困境
民間集資、聯保貸款、瘋狂上市,這三種極端的融資方式,導致一幕又一幕悲劇幾乎每天都在上演。跑路、自殺、入獄,成了很多企業家后的歸宿,猶如血色殘陽。
12.合伙人的困境
企業家與生俱來就存在著矛盾:一方面有強烈的個人精神,一方面又有強烈的合作意識。個人精神和合作意識一直“堅強地”存在于企業家的內心。合伙人分崩離析,到底是因為利益分配問題還是價值觀問題?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寂然自問:合伙人,到底能抵擋住多大的誘惑?
13.在成功中堅守自我
我們有的企業家能夠在失敗的時候不斷堅持,然而,面對驟然而至的成功,他們卻喪失了自我。真所謂“暴得大名則不祥”!(備注:有多少企業家倒在了失敗的路上,又有很多企業家倒在成功的路上,后剩下的,就是鳳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