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師帶徒是一種古老的培訓方式,在人類文明發展與經驗傳承中起著巨大的作用。以精工制造業享譽全球的瑞士,更是將“師帶徒”做到極致!各行各業都有專業師傅培訓學徒工,這些師傅必須持有聯邦頒發的技能證書。學徒工必須進行為期2~4年的專業培訓,學徒工經過考試合格后,便可領到聯邦頒發的技能證書,成為正式的專業技術工人。瑞士產品大到機床,小到軍刀、手表,無不以其完善的設計、實用的性能以及精美的內外質量吸引消費者,而這主要得益于瑞士傳承至今的“師帶徒”。
松下幸之助曾說過:企業即人!!做企業就是做人,做好了人的工作,企業也就做好了發展了,反之無人企業則止。“師帶徒”作為企業人才梯隊建設的一種重要人才培養措施,既適用于一線操作人員的培養,也適用于各層級業務、技術、和管理人才的培養。它的目的性強、針對性強、操作性強,只要把握好方向,就會取得明顯效果,不僅能有效縮短員工達到勝任標準的時間,增強員工的歸屬感、穩定性,也有助于師徒雙方產生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作用,同時還影響和帶動周圍的人,形成良好的積極向上的企業氛圍!
培訓目的:
學習師帶徒有關教育心理學知識和編制培養計劃、設計培養課程的知識,掌握設計工具,形成培養人才的有效能力。
培訓對象:
研發工程師、工程技術人員及具有一定實踐特長的管理者、技術專家和技能人才
時間:2天
課程方法:講授、練習、演練、點評、案例、測試
課程大綱:
第一講 師帶徒基本知識
(一)技術導師的職業素養要求
1.道德能力的修煉
2.影響能力的修煉
3.溝通能力的修煉
4.傳播能力的修煉
5.學習能力的修煉
6.創新能力的修煉
(二)目標學員的學習心理
1.“多感官與感知效果”
2.“距離與注意力”
3.“暗示與潛意識”
4.“寓教于樂”
5.“興奮與抑制”
6.“強度動力”
7.“馬斯洛理論”
8.“認知的功能”
9.“揚長避短”
第二講 診斷目標學員的知識、技能短板
(一)診斷學員知識、技能短板的依據
1.崗位標準
2.ISO標準下的九種現象
3.儲備類學習地圖
(二)診斷學員知識、技能短板的方法
1. 面談法的應用技巧
2. 觀察法的應用技巧
3. 關鍵事件處理法的應用技巧
(三)如何確定學員的知識、技能差距
1.差距的“三化”特征
2.定點法、定量法、定度法的應用
3. 目標學員核心差距的界定
第三講 如何確定技術導師的知識、技能優勢
(一)利用趨中率界定
(二)利用離中率界定
(三)利用德爾菲法界定
(四)利用調查統計法界定
第四講 “師帶徒”的實施
(一)學會分析主要制約因素
1.利益障礙剖析
2.文化障礙剖析
3.技術障礙剖析
(二)制定培養計劃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
2.人員培訓與企業戰略和文化相適應的原則
3.人格素質培訓與專業素質培訓相結合的原則
4.培養目標對目標學員的直接性
5.知識服從技能要求
6.崗位工作要求對培養計劃的影響
(三)培養計劃的編制方法
1.應急性知識技能開發知識點、技能點確認技巧
2.標準性知識技能開發知識點、技能點確認技巧
3.儲備性知識技能課程開發知識點、技能點確認技巧
(四)培養計劃編制“七要素”
1.內容的SMART C
2.場所選擇
3.人員與工具設計
4.方法設計
5.時間節點
6.落地成果
7.成效評價
(五)編制實際、實用、實效的教學大綱
1.大綱編寫的六要素
2.大綱的結構與格式
3.《大綱》講評與完善
(六)言傳身教能力訓練
1.語言目的性訓練
2.語言結構訓練
3.杜絕授課龐雜信息訓練
4.觀點概念的支持訓練
5.印刻定理的應用
6.類比法的應用
7.逆向法的應用
8.演繹與歸納的應用
9.數字的應用技巧
10. 文字、語法、修辭的應用
(七)幾種常用的“師帶徒”教學方法
1.案例分析
(1)案例的編寫
(2)案例法的應用
2.關鍵事件分析法
(1)關鍵事件的矛盾設計
(2)關鍵事件的的應用
3.演示法
(1)演示法的技能點選擇
(2)演示法的應用
第五講 “師帶徒”的效果評估與提升
(一)進行評估的可行性分析
1.終結性評估的優劣及使用時機
2. 形成性評估的優劣及使用時機
3. 評估“五不要”:
(二)掌握“柯氏四級評估模型”
1.第一層級──“反應性評估”及使用條件
2.第二層級──“學習性評估”及使用條件
3.第三層級──“行為性評估”及使用條件
4.第四層級──“結果性評估”及使用條件
(三)如何進行“師帶徒”評估
1.制定標評估準
2.搜集評估信息
3.信息的總括
(1)集中趨勢分析
(2)離中趨勢分析
(3)相關趨勢分析
(四)“師帶徒”培養的調整與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