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10日訊“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是現在談論發展時應同時關注的兩個方面,不能或不再能以GDP的增速為主。”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在“2023第五屆雁棲湖論壇”上如是說。
高培勇表示,解決問題不能靠擴張性政策一味藥,既要靠政策的安排,又要靠制度的變革,宏觀政策不是萬能良藥,不能指望宏觀政策包打天下。
新發展理念是“指揮棒”和“紅綠燈”
新發展理念已經成為指引新時代、新征程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指導思想。高培勇指出,對新發展理念的理解認識可以用“指揮棒”和“紅綠燈”兩個詞來概括。其中,“指揮棒”是指方向的,指引我們該向何處去;“紅綠燈”則告訴我們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完整、準確、全面的貫徹新發展理念不能停留在紙面上和口號上,需落實在行動上,落地于實踐中,要在真學、真信、真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高培勇強調,要注意我們身處的是高質量發展階段,而非高速增長階段,高質量發展階段與高速增長階段大不同。
在實現發展理念轉換之后,當談及發展,為發展而謀篇布局時,高培勇認為,聚焦點要與以往有所不同,宏觀政策布局的舉措和建議也要同以往有所不同,甚至大不相同,不能不加思索,不加區分地簡單復制、照搬。
在高培勇看來,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和作為評估標準的宏觀政策布局,有兩個方面值得高度關注,一方面是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性,宏觀政策實施擴張同時必須謹防重蹈“大水漫灌”的覆轍,必須謹防落入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這是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來布局當下政策的時候需要關注的;另外是統籌發展與安全,在布局宏觀政策的時候是否也要有雙重的目標、雙重的考量,一方面求發展,一方面要統籌發展保安全。
宏觀政策的配置要注意避免政策軌道擁擠、塞車
意識到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在如今的背景條件下布局宏觀政策和以往不同時,對于當下的宏觀政策的討論以及建言又能具體做哪些事情?
高培勇指出,宏觀政策的基本政策要特別注意對癥下藥。“當前的形勢下,談及我們所面臨的經濟運行中的矛盾和問題,必須分一分類,做一個篩選,大致分類后會發現有周期性的矛盾和問題,同時也有結構性的矛盾和問題以及體制性的矛盾和問題。”高培勇稱,這三個方面的問題向我們涌來時,指望開一味藥試圖解決所有的矛盾和問題,顯然不是一種正確的選擇。
高培勇表示,如果宏觀政策特指逆周期調節的宏觀政策,就必須講究對癥下藥。解決問題不能靠擴張性政策一味藥,既要靠政策的安排,又要靠制度的變革,宏觀政策不是萬能良藥,不能指望宏觀政策包打天下。“我們要特別注重研究宏觀政策對于解決哪些問題有效,在解決哪些問題上是有心無力的。”高培勇如是說。
高培勇進而補充道:“當下要特別注意宏觀政策的配置不能病急亂投醫,避免政策軌道擁擠、塞車,注意不要以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的擴張包打天下,要堅持政策的歸政策、改革的歸改革,橋歸橋,路歸路,對癥下藥,精準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