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一藥難求?1分鐘生產1萬片夠不夠?
在山東淄博,新華制藥正加足馬力,三大生產基地1000多名員工三班不間斷生產,確保最大限度釋放產能。
“關鍵時候,你永遠可以相信山東。”
這句話又一次得到了印證。疫情三年,山東多次沖上熱搜,就像網友說的:
“家里有蔥的給蔥,有面的給面,有油的給油,有醬的給醬,有鏊的給鏊。”
從武漢到上海、大連、吉林、香港,從蔬菜、水果到防疫物資乃至體內的鮮血,從醫護工作者到企業再到民間,從頭發花白的老農到剛剛懂事的孩子……山東,每次都是抗疫最堅實的后盾。
關鍵時候,為什么總是山東?
保安全 彰顯大省擔當
“同胞們放心吧,山東的蔬菜都長在地里呢,充足著呢。”
2020年1月份的一次新聞發布會,山東人民給全國人民的一句承諾,到現在依然震撼人心。
疫情近三年,山東是這么承諾的,也是這么做的。
疫情初始,山東對湖北進行了“搬家式”馳援:第一時間派出最高水平醫療隊;2萬套護目鏡、5300只一次性防護面罩,當日發放到抗疫一線醫護人員手中;壽光蔬菜、蒼山大蒜、滕州土豆、煙臺蘋果……運了一批又一批。山東還生產了全國四分之一以上的口罩,并明確規定防疫用品和生活必需品價格購銷差價不得超過35%。
如今,抗疫進入新階段,各地陸續迎來第一波感染高峰。
關鍵時候,多一粒藥,就多一份保障。山東再次開足馬力:新華制藥的布洛芬原料過去以出口為主,為保證國內市場供應,企業迅速調整渠道,提升產能;魯南制藥的荊防顆粒產量由64萬袋提升至144萬袋;宏濟堂制藥集團共有11個產品列入防治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推薦用藥;濟南永寧制藥克服員工缺崗等不利因素,將部分其他產線的員工轉產到布洛芬產線上來,全力以赴保產能;山東康華生物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26臺設備全開,抗原檢測試劑日產量已達300萬份……
為全力滿足群眾醫療服務需求,山東大幅提升發熱門診、定點醫院服務能力。全省發熱門診“應開盡開”,所有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定點醫院和具備條件的鄉鎮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全部開放發熱門診診室,部分方艙醫院隔離點改造成發熱門診。具備診療所需基本藥品的村衛生室,也已陸續開展發熱患者診療服務。
在一次次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人力組織戰、物資保障戰、資源運動戰中,山東既立足本省,又放眼全局,內外發力,彰顯了大省擔當。
穩經濟 筑牢發展“壓艙石”
無論是本省的精準措施,還是對外的“硬核”援助,都離不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底氣。
尤其是今年以來,山東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定信心、危中搶機,經受住了疫情多點散發的短期沖擊,不利影響正在有序化解,積極因素正在加速聚集,增長動力正在接續轉換,經濟運行穩定恢復并持續鞏固拓展。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2022年全國糧食產量數據,山東全年糧食總產1108.76億斤,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增產量排在全國第四位,占全國總增產量的11.6%。至此,山東糧食生產已連續9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連續兩年突破1100億斤大關,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貢獻了山東力量。
山東還制定了四批政策清單,聚焦助企紓困,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持續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采取鏈長制等一系列集成措施,縱深推進數字賦能行動,大力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加速轉變。
穩外貿是穩增長的重要支撐。山東克服外部環境復雜嚴峻、新冠疫情反復沖擊等壓力,加快落地32條外貿保穩提質措施,外貿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激發、外貿“朋友圈”不斷擴大。前11個月,山東進出口規模已超去年全年,歷史上首次突破3萬億元大關。
統計信息顯示,前三季度,山東GDP同比增長4.0%,高于全國水平。
正如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院長黃少安所說:“能夠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各級政府的作為是重要原因,采取的一些具體措施確實發揮作用了,比如說留抵退稅和其他的重點幫扶企業的措施。山東作為實體經濟大省、工業大省,顯出了它的英雄本色,成為我們國家穩經濟、穩增長的壓艙石和底盤。”
為把三年失去的訂單搶回來,眼下,山東再次加快了步伐。從12月中旬開始,商務廳分批次組織企業赴日本、韓國、越南、馬來西亞、歐盟開展系列經貿促進活動,全省400多家企業、近600人報名參團。
12月17日,首批貿易促進團從青島出發,前往韓國;
12月19日,第二批赴韓貿易促進團從濟南出發,開啟7天的商務洽談活動……
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山東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能否有效防范和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是衡量和評判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標識。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疫情防控因時因勢決策、科學精準。從德爾塔變異株到奧密克戎變異株,不管病毒怎么變異,黨和政府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九版防控方案和診療方案先后印發,“二十條”優化措施和“新十條”優化措施及時出臺,走小步、不停步,根據病毒特點和疫情發展及時分析、研判,政策隨時調整、優化。
面對“大考”,山東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全力下好全國“一盤棋”。就在國務院“新十條”公布第二天,山東迅速跟進,出臺“魯版”十條。12月9日,山東省委召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工作指揮部(擴大)會議,提出“把握節奏、控制進程、拉平曲線、推后峰值”。這一政策,是建立在病毒毒性減弱、傳播力增強的基礎上,防止“醫療擠兌”,保護“一老一小”,給構筑新的防線留出縱深和時間。同時,全省藥企開足馬力全力保供,政府馬不停蹄做好藥品統籌調撥,力爭藥品精準送到急需手中。12月18日,山東省衛健委《關于進一步優化醫療服務方便群眾就醫的通知》發布,“一點兩用”等創新做法在全省迅速推廣,廣受群眾點贊。
這些措施四平八穩,不激進,但很實用,不僅為群眾就醫爭取了充足時間,緩解了醫療資源緊張壓力,也是山東作為對外交往密集的大省在臨近春節節點上,著眼全國大局的責任擔當。
防疫關乎生命,發展關乎生計。在疫情防控不斷取得成果的情況下,山東“兩手抓、兩不誤”。著力強投資、擴消費、穩外貿外資,出臺穩定經濟運行、支持企業應對疫情沖擊、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等一攬子政策,提振市場信心,助力企業紓困,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了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總體穩定。
可以說,疫情“大考”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按下了“快進”鍵,中國的“抗疫”答卷來之不易,而山東在答卷中貢獻了許多山東經驗。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山東以科學之策應對非常之難,許多創新的做法被中央媒體點贊。
信心比黃金更為珍貴。眼下,冬至已過,春意將至,雖然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但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變。我們相信,隨著疫情防控措施不斷優化,隨著穩經濟政策效應繼續顯現,我們一定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就像世衛組織所說,“我們還沒有到勝利那一步,不過終點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