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精細化管理關鍵在中層 培訓講師:劉壽紅 培訓時間:1-2天 課程背景: 1.激烈的市場競爭迫使企業管理必須從粗放型向精細化過渡。 2 企業推行精細化管理,中層處于承上啟下的關鍵位置,但很多中層管理者卻定位模糊,履職不力。 3.企業日常管理中必須的流程、程序、制度等基礎管理體系未真正建立起來,而這是中層責無旁貸的工作。 4.有制度無執行,沒有養成嚴格按照規則做事的習慣。 5.中層管理人員培養、激勵員工能力還有待提升。 課程特色: 1、針對性 課程結合受訓企業的管理實際,大量采用企業管理真實案例。 2、實用性 培訓突出實用效果,要求學員帶著管理中的實際問題來,采用培訓中的各種方法進行精細化練習,最終匯總成成果。實操性訓練時間不低于60%。 3、生動性 培訓采用講授、研討、案例分析、訓練等多種形式,讓老師與學員互動、學員與學員交流,突出生動性。 培訓收益: 1:掌握中層必備的精細化管理的理論、方法、實操工具。 2:學會開展精細化管理的具體方式,推進步驟,員工參與的具體做法等。 3:學會構建精細管理體系,標準化工作方式,大大降低管理難度。 4:掌握制度的制定、實施技術,保證制度文件真正落實,解決執行難的問題。 5:研討激勵員工技能,讓每一位員工都主動自發的投入到精細化管理中來。 精細化管理關鍵在中層課程提綱 第一部分:精細化管理關鍵在中層 一 案例導入:部門經理老王的一天 二 高層是大腦,中層是腰身,基層是四肢 三 承上制定規則,啟下監督執行 四 中層把高層的意圖變成可操作的規則 五 基層執行力高還是低關鍵在中層 六 中層、忠誠、中堅 第二部分:把握精細化管理 一 我對管理的基本認識 二 精細化管理推進過程中高、中、基層各自的任務 三 對精細化管理的三重解讀 理念層面 體系層面 方法、工具層面 四 精細化管理所指的價值流。 第三部分::中層推進精細化管理的手段、方法 一 精細化管理推進的兩個手段 理念先行 模塊推進 1 理念永遠是行動的先導 2 光是管理人員有精細化意識遠遠不夠 3 樹立員工精細理念的具體方式 (1)會議:早晚會,座談會,宣貫會 (2)活動:觀摩、競賽、演講 (3)宣傳:看板、報刊、手冊 (4)網絡:網站、短信、手機平臺 二 中層推進精細化管理的五大方法: 1 目標化:工作目標分解到每一個人,細化到每一件事 A 制定科學 內部條件決定可能,外部條件決定可行 B 分解量化 橫向到底,縱向到邊 目標分解的SMART法則 C 日清日高 早會提出,晚會總結 2 流程化 流程管理內容 (1) 流程梳理 (2) 流程優化 (3) 流程再造 流程優化: 能夠在企業各層級立即上手開展的流程管理改善 (1)流程優化步驟: 描述流程 評估流程 優化流程 (2)流程優化的工具: 流程問題思考工具:5W3H分析法 流程優化工具:ECRS技巧 (3) 流程優化案例 訓練之一:寫出一個流程優化的案例,并現場研討。 目的:消除部門與部門、崗位與崗位銜接的無序與浪費。 3 程序化 (1)崗位工作內容 (2)工作內容分解 (3)完成工作內容的步驟和標準 (4)崗位工作程序的靈活運用 (5)確保精細化管理橫向到底,縱向到邊的手段 (6)訓練下屬 (7)相應的案例 4 制度化 制度執行難的原因 (1)、規章制度直是打印出來的一張紙 (2)、規章制度制定的過多,對規章制度沒有進行評估 (3)、缺乏對制度的行之有效的學習 (4)、 破窗效應 (5 )、制度結構本身很粗放 精細制度制定要求 (1 )規章制度的三個組成部分 (2)原則條款 (3)實施細則 (4)監督執行細則 (5)三者的比例關系:1:2:3 (6)相應的制度案例 (7)中層管理者監督執行策略、工具研討。 訓練之二:寫出一個制度執行難的解決方案。 1 在實際工作中某一項制度(或某一條制度,比如員工必須按規程操作)不能很好執行。 2 分析背后的原因。 3 參照授課內容,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目的:解決“執行難”這一困擾企業的老大難問題。 5 精細文化 A 持續改善文化 (1)改善的三性:全員性、漸進性、持續性 (2)精細化管理改善所指的“問題”。 (3)精細化管理經常使用的“五步改善工具”。 B 精益求精文化 (1)中日國民性對比。 (2)漸進式改造不利于精細化管理推進的惰性文化。 (3)構建精益求精文化的具體舉措 管理看板—文化建設的前哨陣地 早晚例會—文化建設的有力推手 案例分享—文化建設最鮮活的載體 人人為師—文化建設最有效的群眾運動 (一千個培訓大師不如分享身邊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