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隨著新生代員工進入職場,管理者發現傳統的激勵手段效力減弱,新生代員工有著時代賦予的個性化、追逐自由、具有創造性等特性,但同時也表現出抗壓力較弱、不輕易服從管理、容易職業倦怠等特點。在從學生向社會人過渡的過程中,如何引導新生代員工擁有成熟的適應能力、明確職業目標,擁有陽光心態和核心職業技能是點燃新生力量的關鍵。
1.由于新生代適用的是“點燃”,而非灌輸。本課程通過讓新生代員工認識到職業適應與發展的重要性,用引導式課堂模式帶領員工進行職業認知,幫助他們理清職場不適應狀態背后,自己需要主動接納和處理的理念,以積極狀態投入職場,同時,通過豐富的案例讓他們探索潛意識需求,激發工作效能,減少生涯資源浪費。助力新員工通過系統專業的自我認知來認知自身發展與企業發展之間互助雙贏的關系,提升工作效能。
【課程特色】
1.結合授課者十余年團隊管理及在高校進行大學生職業指導授課的經驗,去粗取精,避免紙上談兵;
2.從員工真實內心世界入手,用引導式課堂模式讓學員快速掌握有效的職場認知技巧,具備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進行有效的職業融入;
3.融入游戲導入、案例分析、模擬實戰等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使學員在樂趣中運用陽光心態面對職場發展;
4.基于教練技術和行動學習法的教學方式,學員易于接受和吸收;
5.所授技巧科學實用,學員受益明顯、見效快。
【培訓時間】:1天(6小時)
【適用對象】:新入職員工、1-2年內職場新人
【課程大綱】
第一講:職場啟航(講授+討論)
1.一、初入職場的適應問題分析
2. 視頻與討論導入:《歡樂頌》關雎爾的職業迷思
3. 1、問題一:不知如何轉換角色
4.案例:好學生與好員工
5.問題二:能力與需求錯位
6.案例:是“理想”還是“眼高手低”
7.關系錯位與倦怠
8.案例:一言不合就跳槽的十年后
9.案例:自由職業沒那么簡單二、職業生涯與學習生涯的主要區別 (引導討論式)1、角色轉換:職場人與學生之間的區別
10.2、區分“不適合”與“不適應”,避開離職陷阱 3、內職業生涯與外職業生涯的管理:不同階段職業發展策略 4、學習人際關系與工作人際關系的轉化
11.三、職業發展要解決的三個核心問題 1、我是誰——自我正確認知和定位 2、我要到哪里去——清晰的職業目標 3、我怎么去——策略、計劃、方法和資源
第二講:職業適應策略(講授+測試+討論)
互動:視覺引導卡下的自我探索
1.我的潛能象限
2.公開我--獲得認同
3.隱私我--激發共鳴
4.背脊我--建立信任
5.潛在我--激發潛能
6.二、互動測評與討論:我的需求分析
7.三、壓力緩解 1、啟動減壓閥--我的心靈秘境 2、運用減壓器--空間減壓
8.3、融入減壓群--擴大公開象限,獲得共情溝通 4、建立減壓態--陽性強化與情緒釋放 四、職場中的問題解決
9.1、可以克服的困難解決辦法
10.2、無法逾越的障礙應對
11.3、無法控制的事情的心理調節
12.五、職場情緒應對
13.1、故事:小鬧鐘的恐懼
14.2、案例:A先生與B先生的一天
15.3、費斯汀格效應--做情緒的主人
16.六、頭腦風暴:如何創造雙贏感(自我剖析+小組分享+課堂交叉分享)
第三講:職場“硬通貨”--職業能力提升 (引導探索+測試+討論)
1.確立職業能力三核
2.互動討論:畫出你的職業五年、十年暢想場景
3.用思維導圖畫出你的能力核心三要素
4.能力管理矩陣
5.解析你所處行業的職業能力矩陣
6.工作四象限
7.重要--緊急事項的處理
8.重要--不緊急事項的處理 不重要--緊急事項的處理
9.不重要--不緊急事項的處理
10.職場溝通技能提升 1、職場溝通漏斗解析
11. 2、向上匯報:金字塔型
12.案例:讓人懵逼的年會匯報3、尋求合作:二級反饋
13.4、溝通避坑:破除知識的詛咒
14.互動游戲:我要你覺得,我不要我覺得
15.5、負面反饋:“三明治”法+BIC法
16.案例:善意的“批評”--合作中那個總是不守時的人
17.NLP邏輯溝通:上堆法、下切法
18.環境層次、行為層次、能力層次、價值觀層次、身份層次、精神層次
19.共情溝通--同理心
20.場景演練:與同事之間的同理心溝通
21.與外部客戶之間的同理心溝通三、成熟職業人的心智模式
22.1、受害者模式與掌控者模式
23.2、積極心態塑造--新職場人的靈魂六問
24.3、我與行業的快速融合
25.互動:個人職業價值畫布
26.四、自我定位與優勢發揮 1、如何找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2、自身職業天賦特質SWOT分析 3、勾畫自身的能力結構
第四講:職業價值轉化與職場適應 (引導探索+作業呈現)
1.一、點燃職業激情--職業暢想
2.互動:亞瑟阿倫36問之職業轉化問
3.1、你期望人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么,職場如何助力你?
4.2、人性之希望獲取:職業人生中你最珍視的是什么,如何獲得?
5.3、人性之厭惡失去:你最不能接受的職業生涯是什么,如何避免?
6.4、你心中最完美的工作構想是怎樣的,如何創造?
7.5、長板效應與你的職場
8.6、木桶原理與你的職場
9.二、差異化人格與工作效能分析
10.測試:差異化人格測試(根據課程特點定制使用不同的測試工具)
11.1、職業興趣與工作內容轉化
12.職業特質與發展目標轉化 3、職業優勢與職業技能轉化 4、如何用核心能力兌換價值
13.三、課程回顧與行動轉化
14.1、引導式內容總結
15.2、學員不同版塊的心得與經驗分享
16.3、制定行動轉化計劃表
17.四、Q&A問答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