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華錫)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陸銘建議要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修改和完善積分落戶制度,切實保障以實際居住年限和社保繳納年限作為主要的積分標準,大幅度降低甚至取消教育水平在積分落戶當中所占的比例。
他認為,中小城市要根據自己的區位條件采取不同的發展策略。比如,融入以大城市為核心的都市圈和城市群,發展基于本地資源優勢和特色的產業,發展農業和生態旅游、休閑等產業。
“此外,對于那些自然地理條件不夠好,遠離中心大城市的中小城市,經濟發展的目標要逐漸轉向提高當地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質量。”陸銘說。
他認為,戶籍制度改革要分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和以下兩類城市來分析。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下的城市實際上戶籍已經基本上全面放開,對于這些城市要持續鞏固本地常住人口、落戶人口的穩定居住,要能切實加強公共服務。
“對于城區常住人口在500萬以上的城市,尤其是特大和超大城市,要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修改和完善積分落戶制度。”陸銘說,其中,在積分落戶制度方面,要切實保障以實際居住年限和社保繳納年限作為主要的積分標準,要大幅度降低甚至取消教育水平在積分落戶當中所占的比例。同時,要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增加積分落戶的名額,使得那些長期穩定就業居住的人群能夠更快獲得本地的服務。
他表示,由于戶籍制度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外來人口在本地落戶、享受市民化的待遇不會一夜之間完成。在過渡時期,對于一些沒有本地戶籍的常住人口,要盡量以居住證制度為基礎來獲取平等的公共服務,其中重點就是外來人口子女在父母所在地隨遷和獲得公共服務。
“還有就是廉租房和公租房以及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目前與戶籍身份掛鉤比較緊的內容,未來也要逐漸讓城市的這些社會保障制度覆蓋到全體常住人口。”陸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