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說:企業**大的浪費是經驗的浪費,牛人**大的浪費是經驗的埋沒,員工**大的浪費是重復的犯錯。企業經驗往往隱藏在高業績高能力的前1%牛人身上,他們是超級大牛。超級大牛在每個崗位都是個位數,攜帶牛招/絕招的就是那么幾個人。
真實事件:
真事一、幫領導者者不再受制于人
今年8月,某跨國公司找到我們,希望幫忙解決一個問題:該公司主營高端樓宇使用的某硬件業務,售出后還負責維修。因其機器產自國外,國內售后維修部的專家經常碰到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從國外請專家過來維修,成本高昂。
慶幸的是,國內維修部有一位技術專家,每次機器出問題他都能很快修好。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一方面,該專家隔三差五向公司提出加薪加獎勵的要求;另一方面,行業里其他公司也經常找獵頭挖他。
管理層比較煩惱,也嘗試過用師徒制,安排幾個技術部同事每天跟著他學習,但是效果很差。
管理層希望萃取一下該專家的技術經驗,以便系統性教給其他國內同事。避免該專家萬一離職,技術部后繼無人;也避免每次請國外專家來華的巨額成本。
該公司中國區副總裁、售后維修部總經理、人力資源總監,和中仕咨詢經過了幾輪詳細溝通,**終確定啟動該項目。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成功萃取出一本《***設備100典型個故障與解決方法》操作手冊,并配上了現場講解視頻。
反響非常好,售后部其他技術專家,可以在客戶維修現場隨時調閱學習視頻/操作手冊。大家普遍覺得比上課效率高多了,拿來就能用,一搜就能懂。
為該公司極大提高了國內售后維修部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從國外請專家的巨額成本。
**重要的是,幫助管理層不再受制于人。
真事二、幫業務部門大幅提升業績,從“單點成功”走向“規模成功”
去年8月底,***人壽的個險業務達成率僅為57%,同時業績趨勢逐季度不斷走低。總經理面臨著兩大挑戰:一是能否完成當年任務;二是用什么方式完成任務。如果方式不合適,也會嚴重影響業務發展的可持續性。
***選擇**培訓和團隊學習來提升業績。當年9月,***開展了**期太平TOP2000經驗萃取工作坊,并一直把“**實踐案例項目”持續至今。
從業務數據來看,效果是極為驚人的——當年就直接帶來一個季度內業績提升68%的行業奇跡,持續的培訓更是帶來了績優業務人員79%的年復合增長率等諸多業績指標大幅提升。
***人壽的**實踐案例-經驗萃取項目,已經在保險行業被廣為學習,并有向其它行業滲透之勢。
其背后的核心動作是:
**數據分析尋找典范銷售人員;
挖掘“窄而深、可復制”的成功要素及案例;
開發分享材料(含錄制視頻);
建立平臺(線上自學、早會集體學習),
持續傳播學習復制;追蹤績效提升結果并宣傳。
**終可產生至少三項價值:支持業務節奏、增強銷售隊伍信心與氛圍、銷售隊伍積累能力與經驗,**長期的持續運作,創造了一種可以使員工內在動力爆發的環境,大幅提升了組織能力。
真事三、讓優秀經驗,成為崗位工作標準/指南
今年,中國**大的鋼鐵企業之一“*鋼”,面臨大批技術老專家退休。
一開始,人事部希望圍繞老專家們開發課程,結果受到極大阻力:
**、許多老專家都表示不擅長講課;
第二、好不容易開發出幾門課件,讓其他人去講的時候,效果非常差,因為課件都是提綱掣領式的,深度不夠;
該企業找到我們,協助萃取了38個核心技能工種、72個崗位序列的所有經驗,匯編成了40多萬字的工作手冊。將30多年經驗的老專家的東西做成了崗位工作標準,而不是做成課程。
看到40多萬字的工作手冊打印成冊,客戶的雷總工程師說:“長江終于有后浪了,有這本沉甸甸的手冊,可以傳承了!”
中仕的專家項目組,總結了給企業帶來的價值:
* 一套可落地實用、簡單易學的科學萃取技術,保障經驗的有效、可信、可復制,
* 幫助企業梳理關鍵崗位、關鍵人才、關鍵流程的經驗,
* 發現管理中的潛在問題,提高過程控制與管理;
* 提升全員整體績效、減少對人才的依賴性
真事四、復制銷售冠軍,協助某連鎖店將銷售業績提升37%
今年9月,某全國知名連鎖品牌的銷售負責人李總找到我們,因為店面擴張太快,他希望萃取出一套“戰法”,以便全國復制。他提出要求:
一、萃取標桿連鎖店銷售成功經驗、
二、復制標桿連鎖店銷售方法策略;
三、減少簽單失敗,提高銷售成交率”
基于李總的需求,中仕專家協助其標桿旗艦店,萃取出一套《從1個成功走向100個成功:業績倍增戰法》,分為10個部分,并落地到了工具和話術層面,效果非常好:
1、銷售流程設計和方法
2、客戶開發渠道和策略
3、客戶購買邏輯和行為
4、銷售提問方法和策略
5、銷售話術提煉和設計
6、銷售微信朋友圈營銷
7、寶爸寶媽的疑問解答
8、寶爸寶媽談價和踢單
9、價值優勢呈現和簽單
10、寶爸寶媽服務及轉介紹
事后李總評價非常高,他原話說:“我們公司以前從外面請過很多講銷售的培訓老師,理論一套一套的,聽著都很有道理,學員上課時很激動,做游戲、搞演練,氣氛很好,下了課老師拍拍屁股走了,銷售們過了一兩個禮拜也都忘了。像你們這種經驗萃取不錯,實用!萃取出來的優秀話術拿來就能用、打單流程人人心中有數,我專門組織了全國銷售都背下來,每個人背100遍,必須做到脫口而出,而且要親切自然。銷售們也很樂意背,畢竟是公司銷售冠軍的話術,所以上下都擰成了一股繩,用成功復制成功,非常好的一次實踐!”
真事四、把外部引進的培訓課程,內部化、應用化
7月,協助某公司萃取出《基于公司實際案例的——中層管理者管理能力提升》課程
當時,客戶馬總說:“我們公司各種各樣的培訓都上過,MTP、溝通、領導力,上完課,道理大家都懂,回到工作中該犯的錯誤還是照犯不誤。說白了,外面請的老師都很好,但是案例不是我們公司的,同事們聽完了沒有感同身受,各種道理聽完了就忘了”
基于此,中仕咨詢的專家,萃取馬總當領導干部十幾年發生的問題,全部梳理出來:有帶團隊的、有跨部門協調的、有角色錯位的,等等。
分析這些問題發生的頻率、績效影響、什么辦法解決,**后精心挑選出7個問題:7劍下天山——意思是學好這7劍管理經驗,你就可以出山了
這7個問題,每個問題又分為“5個1”:
1個正面案例、
1個反面案例、
1個解決方案、
1套現場練習、
1個行動計劃、
課程內容與外面請的老師完全不一樣,既不講秦始皇統一中國/劉備曹操孫權的案例,也不講華為/阿里巴巴/寶潔/GE的案例,而是全部只講企業內部真實發生過的事件。
內部人評價:這樣的課程我們更喜歡,因為都是身邊真實發生的!簡直過耳不忘!
這樣的新晉管理者/中層管理者/管理技能提升培訓,效果非常好。
真事五、所有內訓師,都應該做一次“經驗萃取”
內訓師是企業經驗傳承**重要的一環,可是,如果課程內容不夠精深,授課技巧再高也是徒勞。
企業本質上要的是績效結果,不是講課花里胡哨、生動活潑。
專業上來講,“課程開發”比較關注課程的結構、關注課程的氛圍,而對內容的精深度挖掘不足:
譬如該崗位的工作經驗里:
1、四兩撥千斤的竅門在哪里?
2、高風險點在哪里?
3、**易錯點在哪里?
4、高投入的點在哪里?
5、**難點在哪里?
6、是否可以開發成工具表單、模板、話術?(其實業務部門**需要的不是課程,而是學完,回去就能用的東西)
咨詢式經驗萃取項目簡介:
【項目背景】
超級大牛并不多,往往會做不會說,這是超級大牛的顯著特點,做的好做的快做的巧,他們也很忙很累很個性,如果在一個培訓班中萃取超級大牛的經驗,只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不能深入透徹、不能系統全面,超級大牛的才華和實力不能得以體現,不能對超級大牛進行專訪挖掘。
牛人動口我動手,超級經驗全到手。超級大牛就得訪談他,按照框架巧提問,牛人動口來回答,一問一答,經驗萃取出來了。一做一改,經驗確定完成了。
咨詢式萃取,采用輕咨詢、微項目的方式,在3-4天里全程萃取一位超級大牛,**“2對1”陪伴式輔導,萃取師的“助產式”萃取,**助教的“保姆式”整理,產出超級大牛的操作寶典,轉化為可復制可傳承的授課PPT,同時輔助超級大牛提升講課教學的技巧,促進受訓學員對經驗的遷移轉化。
【項目收益】
1、牛人經驗顯性化:**實踐擺脫“做的好說不清”的魔咒,牛事顯性為經驗;
2、顯性經驗系統化:萃取主題下的多種經驗類型,**后呈現為主題的經驗圖譜;
3、系統經驗成果化:主題經驗圖譜開發為課程,促動經驗快速在內部流動復用。
【項目成果】
1、萃取主題的經驗圖譜,
2、萃取方法論轉成課件。
【實施方式】
1、人員組成: 1名萃取師、1名助理萃取師、若干績優員工
2、實施方式:牛人口述,萃取師訪談、梳理框架,助理萃取師依據框架整理內容、美化。
【項目實施規劃】
共6個階段(合計5個工作日),總時長2周~1個月
一階段:準備工作(0.5個工作日,非現場工作)
(立項、選人、選題、定成果形式、制定萃取項目時間規劃、制定激發專家分享意愿的策略、制定內部機制、初步調研行業、調研企業、調研崗位、調研牛人)
二階段:**次現場訪談(1個工作日,現場工作)
(訪談對象:(1)公司領導、部門領導,明晰其需求、獲得其重視; (2)人力資源或培訓部負責人,了解公司概況,了解項目推進期望,溝通項目推進難點; (3)專家,**次訪談出大概)
三階段:整理經驗成 初版材料成果(1個工作日,非現場)
(可選材料類型:崗位方法論/ **實踐案例集/課程課件/ 微課短視頻/百問百答寶典/ 崗位操作手冊/ 崗位學習路徑圖/ 崗位**操作的工具開發.....等10種形式可選)
期間至少電話溝通3次,配合專家一起修改材料
四階段:第二次現場訪談牛人(0.5個工作日,現場)
(深挖階段)
五階段:修改完善材料成果(0.5個工作日,非現場)
期間至少電話溝通3次,配合專家一起修改材料
六階段:提交成果、由牛人匯報成果(0.5個工作日,現場)
(**終定型)
時長:總時長2周~1個月,分為6階段,共計5個工作日
價值:相當于花2天的培訓預算,產出價值幾十萬的、屬于企業自己優秀員工的智慧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