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是英文“Training the Trainers to Train”的縮寫,意為“企業內部培訓師的培訓”,是美國國際訓練協會職業培訓經典課程,同時也是世界500強職業經理人的必修課程。如果你希望進一步提高講課技能,超越簡單無誤地陳述內容的階段,逐步向專業培訓師看齊,更加自如流暢地呈現,通過與學員產生互動從而更有效地傳遞知識,如何準確把握學員進度,在雙向互動中展開課程內容;不僅有條理地進行課程,更能生動地保持學習熱情;有序控場,循循善誘,從容應對問題。是本次課程的重點。 1.課程內容枯燥難懂,如何吸引學員的注意力及產生學習興趣? 2.都是專業知識、流程,如何能夠開展互動式培訓? 3.做游戲的時候很熱烈,一旦上課又低沉了,怎么辦? 4.提問時無人回答,或者大家積極,卻又容易發散,難以收回,怎么辦? 5.學了很多精彩的方法,但是如何與我自己的課程結合落地?
1.完成從講演者向培訓師的轉變 2.能夠理解和運用適當的方法確保學員在課堂上的收獲 3.能夠鑒別不同性質的培訓目標,并根據不同性質的培訓目標采用適當的培訓方式 4.運用講解技術讓自己的講解做到生動化、結構化、清晰化 5.運用互動手段,增加學員的興趣、參與、思考 6.理解課堂中出現的失控局面背后的學員心理需要,并掌握如何根據學員的心理需要做出處理
“以績效為基礎,以學習者為中心“,在現實中容易做到嗎,難點在哪里?
一、理解培訓
1. 培訓成功的標準
1) 了解柯氏四級評估工具
2. 從實施培訓到員工績效改善
1) 設計基于業務收益的培訓項目
3. 內部培訓師的使命
二、二、更高標準的開場與收尾
視頻導入:開場賞析
看完視頻,大家思考:站在更高的講師標準來看,該如何優化我的開場。
1. 課堂導入階段的三點核點要素
1) 內容的閃光點 培訓的需求點 學員的興趣點
2. 復雜情況下,如何設計你的開場
1) 當培訓對象是由不同年齡段、不同職位層級,不同部門的人員共同構成時,該如何設計開場;
3. 心理學在開場中的應用
1) 提升員工學習動力:實現“公司要我學”——“我要學“——”怎么學“
4. 開場發問的目的與技巧
5. 教學設計環節入手,設計每章節的小結
1) 實時小結,實時消除學員疑濾;避免學員頭腦中的“問號”累積過多,以至到課程結束時發展為:沒聽懂。
6. 課程收尾與時間管理
1) 因現場學員連續提問,某個內容點的展開深入、異議討論等,時間控制不當,導致收尾沒有時間,如何從根本上解決?
7. 收尾與測試
1) 通地筆試、演示、角色扮演,動手操作等方法測試了解,學員獲得了多少應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以及態度改變了多少。
2) 小組研討:根據學員代表的現場介紹,分小組研討分析,如何優化該學員的開場。
3) 學員代表上臺:展示開場的應變與把控能力。
4) 互動的目的:**聽課,研討,觀摩,總結等一系列學習活動,幫助大家消化理解,并能學以致用。
三、內訓師肢體風范
1. 身姿練習—手之所至,腿隨之。
1) 展魅力:讓優雅身姿呈現出你的自信與職業素養
2. 手勢練習—心之所至,手隨之。
1) 動動手:讓手勢語言增加表達的感染力與生動性
3. 表情練習—情之所至,心隨之。
1) 笑一笑:用豐富的表情把輕松愉快的情緒帶給學員
4. 眼神練習—眼之所至,情隨之。
1) 看看你:讓眼神傳遞你的友好與情感給別人
2) 講師帶領練習:站姿 走姿 手勢
3) 練習的目睥:克服糾正個人在臺上的一些不好的肢體習慣, 呈現你的自信與素養。
四、互動與啟發
1. 問答交流
1) 內訓師的提問
2) 訓前提問 訓中提問 訓后提問
3) **提問了解大家的不同想法,**提問引導思考,**提問形式形成結論與共識
4) 內訓師的回答應對技巧
5) 一般性問題 復雜性問題 內容外問題
2. 小組研討
1) 案例 問題 觀點
2) 研討現場的秩序與局面控制
3) 研討方向與預期發生偏移,作為講師,你如何處理?
4) 小組研討的重心是為了組織大家互動,還是應用研討的學習形式來推進教學內容?
3. 學員演練
1) 角色扮演 情景模擬 實操演練
2) 大家參與度不高,不配合,你如何靈活應變讓大家迅速地按要求配合?
4. 游戲帶動
1) 團隊游戲的類別 開展團隊游戲活動的流程 常用小游戲的介紹
2) 培訓過程中,組織游戲互動,大家不配合,怎么辦?
3) 如果給中高層領導授課,我該選擇些什么樣的游戲?
5. 課堂現場點評技巧
1) 針對性 結合性 超越性
6. 現場應變與控場
1) 情景:氣氛沉悶 內容錯漏 總有質疑 挑釁找薦 秩序混亂
2) 案例研討:忙碌的張主管(從技術走向管理),從不同的角度解析研討案例。
3) 互動的目的:**大家現場參入,讓大家感受到,案例很重要,你的角度(切入點)也很重點。如何靈活地應用案例。并讓每一位學員掌握分組研討的流程要點,能夠在課后將此流程方法套入到自己的內訓課程中。
五、素材的采編與運用
1. 收集素材
1) 案例(部門-公司-行業-社會)
2) 新知(新事例、新數據、新理論、新技能)
3) 情感與哲理
2. 素材的設計與改編
1) 舊語新解
2) 圖表數字
3. 素材與主內容的匹配
1) 講師展示:TTT素材包
2) 展示目的:讓大家了解一門規范的培訓課程所需要的素材
六、清晰生動講解
視頻導入:觀摩授課講解視頻,請思考:一段內容,講清楚,說明白,生動化的奧秘是什么。
1. 表達的邏輯
2. 聲音與語言
1) 組織語句的順序
3. 不同類型的知識
1) 陳述性知識
2) 程序性知識
4. 常用教學方法
1) 課堂講授法
2) 學習要點 重點難點 劃分層次 串聯思想
3) 現場演示法
4) 角色扮演法
5) 案例教學法
6) 工具實操法
5. 講解生動化
1) 比喻 事例 圖表 數據 對比
2) 在講解生動化方面,是以自己的感覺為準,還是以學員的聽課體驗為準,如何讓學員產生這樣的體驗?
6. ASK分類
1) Amplitude—態度類課程教法
2) Shift—知識類課程教法
3) Keying—技能類課程教法
4) 學員代表上臺:5分鐘Mini課程講解,表達時做到:重點突出,邏輯清晰,層次分明。
5) 上臺互動的目的:應用本章知識,提升“思路清,講清楚,說明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