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商業銀行進入一個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轉型、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等諸多外部沖擊和資金流、客戶流和信息流的跨界流動使商業銀行必須加快調整發展戰略、轉變發展模式的步伐。不斷深入的改革創新中挑戰與機遇并存,只有不斷提高經營定位、理念和水平,走在差異化、時代化、特色化經營的前列,才能使商業銀行一直保持良好經營態勢。培訓,作為銀行發展和人力資源建設的重要一環,有助于銀行夯實基礎、開闊眼界、提升服務能力,而信貸決策風險管理能力是信貸條線特別是授信審查審批人員和客戶經理必備能力之一。
基于此,本課程重點關注信貸風險管理的貸前、貸中和貸后的全流程管理,根據銀行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風險全流程管理》經濟發展速度放緩環境下,銀行迫切需要提升判斷信貸風險的能力
提升分、支行行長、企金客戶經理、貸審人員通過財報判斷企業風險的能力
培訓講師王宛秋 (講師簡歷附后)
分、支行行長、企金客戶經理、貸審人員 (具體授課對象由銀行根據本行的培訓規劃決定)
一、信貸、常見信貸產品、信貸業務的基本要素
(一)信貸業務的特點和面臨的挑戰
(二)常見信貸產品
(三)信貸的基本要素
業務對象(貸款對象)、金額、期限、利率、用途、貸款方式、還款方式
二、信貸風險管理概述
(一)信貸風險源
1、客戶風險
2、銀行內部風險,包括操作風險;
3、市場風險
(二)信貸風險管理的基本思路
1、整體信貸業務戰略
2、關鍵業務流程管理
3、限額管理
4、基于金融工具的風險轉移和分散
三、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管理流程
(一)中小企業的經營特點
(二)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的經營特點
(三)中小企業信貸風險全流程管理
1、從產品設計開始的全流程管理
2、信貸業務的日常管理和流程改善
(1)貸前環節—貸款受理、貸款調查、貸款審查、貸款審批
(2)貸中環節—簽訂合同、貸款發放、貸款支付
(3)貸后環節—貸后檢查、貸款到期的處理、五級分類、貸款檔案管理。
(四)貸款的受理、貸款調查
1、借款人基本情況的調查
(1)查核借款人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及一致性;
(2)借款人管理情況的調查;
(3)資信狀況的調查;
(4)借款人信息的來源。
2、借款人經營情況的調查分析
(1)對借款人生產經營狀況的調查,如產品成本、技術含量、生命周期、市場需求等;
(2)市場環境的調查,如產業政策、市場競爭、發展前景等。
3、借款人財務狀況的調查分析
(1)借款人為自然人的:借款人工資收入、資產收益及其他收益方面,同時結合借款人的資產實力、經營實體的經營狀況、家庭對外負債或擔保等:;
(2)借款人為公司客戶的:實地考察和財務報表的分析
(3)對小微企業的特別調查程序
4、貸款用途的調查
(1)調查貸款的用途是否在營業執照規定范圍內
(2)是否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
(3)是否符合借款人的生產經營需要
(4)借款額度是否合理
5、擔保的調查:圍繞擔保物是否有價值、產權清晰及變現能力進行調查。
(1)產權證明是否真實,產權是否清晰,是否屬于《擔保法》、《物權法》中規定的不可抵(質)押的物品
(2)根據抵(質)押物的類型,市場交易活躍度,類似物品的價值,合理、審慎測算抵(質)押率
(三)貸款的審查:資料、數據的復核審查及實地核實
1、手續、資料是否齊全
2、分析是否正確
3、是否符合政策及制度的規定
(四)貸款的審批
1、根據貸款的風險狀況,出具貸款審批意見
2、明確貸款的種類、金額、期限、利率、擔保方式、還款方式、操作管理要求、法律文書簽訂等要素
3、審批不同意的陳述否決理由
(五)簽合同、發放
(六)貸后管理
1、常規管理:對所有客戶的資金用途監控跟蹤、管理要求落實、利息收取、到期收回、五級分類、貸后檢查等例行管理。
(1)大中型企業檢查重點
(2)集團關聯客戶檢查重點
(3)項目貸款檢查重點
(4)小型企業檢查重點
2、風險管理:由信貸管理部門介入的對“重點關注客戶”的貸后管理及相應的風險劃分與主動退出等。
(1)風險源
(2)風險信號
(3)五級分類
四 貸審報告的要點
(一)報告寫作的基本要求
(二)貸審報告的基本結構和邏輯
1、報告的基本結構
2、報告各部分間的邏輯關系
(三)貸審報告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