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的員工為什么績效差?
抱怨的溝通為什么害自己?
抱怨的干部為什么升遷慢?
中國首部化解員工抱怨內耗課程
根據奧巴馬,柳傳志.馬云,李開復推介的世界級勵志書《不抱怨的世界》改編
用體驗藝術喚醒抱怨中的員工,用紫手環運動構建不抱怨文化
遇到挫折要從容面對,不抱怨、不放棄……才能正常發揮能力,做到“較好,持之以恒就一定會成功”。
——中國第一職業經理人 唐駿
永不抱怨的人生態度才是第一位的,這是成功的基礎。
——阿里巴巴集團 馬云
每個人都面臨著挫折和失敗的可能,這是我們每個人人生經歷的一部分,沒有任何抱怨的必要。
——聯想董事局主席 柳傳志
主訓導師——中國權威人才復制專家 溫偉能老師
內容提示——
第一部分:喚醒抱怨現狀——無意識的抱怨是阻礙成功根源
時刻檢查自己的思維和精力,用到該用的地方,每個人都會碰到不如意,關鍵是你的態度
抱怨,其實是無意識的讓你拒絕行動和改善,拒絕提升;抱怨,就是逃避現實的隱蔽工具
第二部分:溝通創造合作——抱怨式溝通降低價值喪失機會
你的價值本質是由周圍團隊評價,找到貶低價值的根源,掌握控制抱怨式溝通的五把鑰匙
為什么想幫助別人進步,別人還不領情?為什么明明是珍貴經驗卻被下屬當成大白菜忽視
第三部分:先承擔再升遷——等位置等漲薪的人永遠沒機會
機會是“公交車”,有人抱怨“機會”不等人,而成功的人都是時刻準備好等“公交車”來
有些人總抱怨這不是我的責任,而成功的人總是不在其位先謀其職,先“承擔”再“升遷”
導師觀點——
為什么每年幾十萬的培訓費,而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現在關于成功學/執行力/心態/壓力管理/職業化等培訓,所有的知識本身出發點都是用來幫助員工成長的,但僅僅是站在領導或企業的立場,不從員工貼心的角度出發,員工就會認為這些都是公司用來搞定自己的,久而久之他們內心對所有的培訓就建立起“抗體”和“面具”,面具一面是給公司看的,內心是自己堅持的,最后都形成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文化,沒有消除內心的負面抱怨,急于求成只看現在不看未來的團隊,人才成長永遠成為一句空話。
抱怨:制約人才成長的慢性癌癥,加劇管理問題的慢性毒瘤
領導偏心,公司不公平;業績差是因為產品不好;我工作了幾年還沒升遷,抱怨無處不在……執行不力,業績差,薪酬低,所有問題最終都以“抱怨”體現 ……選擇“抱怨”還是“不抱怨”是每個人,每個公司向上走和向下走的根本性指標,如果個別員工抱怨形成,那么:壞信息被傳播,好員工受影響。只有減少公司內部的抱怨語言,就打開了改進提升的大門。
抱怨綜合癥-失去能力:好比給自己坐輪椅,坐久了,忘記怎樣走路
怨天尤人,處處抱怨,會讓我們變得消極,不思進取。越是覺得自己“不幸”,越是覺得環境“不公平”,就真的會對一切無能為力,讓更多的“糟糕”和“麻煩”找上門來。抱怨,會讓我們變成一個愛找借口,推卸責任,逃避現實,拒絕行動的人。當我們經常抱怨,就會得“抱怨綜合癥”,久而久之,就好比給自己坐上了輪椅,坐得久了,就會讓人忘記該怎樣走路。
話劇式課程學習反饋:
[選擇這個課程來組織員工學習,初衷是覺得傳統的方式太死板了,灌輸式的教化效果不好,以前我們請過很多的名師來內訓,領導層很積極,但員工就死氣沉沉,你能從員工的眼神看出不愿意這樣被動的學習,我覺得今天的不抱怨內容設計特別有意思,能讓人聯想到自己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授課很實用,我們的總裁在現場也非常滿意,聽課的60多個員工也一直很興奮,課后更讓人欣喜的是他們自己買了書,要踐行紫手環運動。
——北京中澤電力集團人力資源總監 霍女士
[我對這種新穎的互動體驗形式非常滿意,壓著學和娛樂中學,這種快樂學習的效果好的很多倍。另外你們這個不抱怨的主題選的很好,適合每一個崗位和階層,對工作意義重大,一個總是抱怨的人,工作效率一定比有意識減少抱怨的人差很多,企業的管理成本也很大。主講老師很不錯,內容實戰且非常生動到位,內容設計上很貼近生活很幽默,溫老師講課內容提煉了不抱怨的本質以及操作方法非常難得,我相信對我們的團隊的觸動還是很大的,我們回去還會開會持續不抱怨宣導和相互監督。
——嘉里大通物流集團執行副總經理 熊力
[我們全體員工都學習了《不抱怨的世界》,為了鞏固和深化學習成果我們分十多場組織員工學習,還作為回饋我們客戶的禮物,效果和反饋非常好。 ——北京民生銀行
《不抱怨的世界》企業內部踐行項目反饋:
[坦白講,我一開始并沒有太高的期望,只是想提高大家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出乎意料的是,隨著項目推進和不抱怨文化的建立,不但個人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而且員工與員工間,部門與部門間的合作也大大加強,以前各種培訓和咨詢解決不了的管理問題都逐步解決了,員工自愿改變和改進比什么都強。
——山西大佛寺煤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任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