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著名經濟學家張卓元說,國有經濟改革是最重要和最艱巨的任務,十九大報告用國有資本來代替國有經濟是一大進步。“防止市場壟斷”系在黨的重要文件中首次提出。“宏觀調控有度”也是新提法。
“還是希望國有企業改革步伐能夠更快一些,成效更顯著一些。”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著名經濟學家張卓元說,國有經濟改革是最重要和最艱巨的任務,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國企改革有比較大的進展,如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開展員工持股,2017年年底前還要全部完成央企公司制改革;同時,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改革是在十九大報告關于經濟改革部分落筆比較多的部分,也說明這一改革的重要性和復雜性。
張卓元是在其新書《經濟改革與轉型攻堅》發布會暨十九大后經濟轉型與改革攻堅座談會上作出以上表述的。會議于2017年10月28日上午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在國企改革方面,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在這當中,我認為提出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是很重要的,而且很有新意。”張卓元指出,1999年在起草中共十五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時候,就討論和認識到由于國有企業數以十萬計,要想使每一個國有企業都搞好是不可能的,要著眼于整個國有經濟。“國有企業也要優勝劣汰。極少數(國企)長期虧損,有些‘僵尸企業’還要退出市場。同時,國有經濟有部分公益性、福利性的單位,它們的主要任務是做好服務,而不一定要求它們去做強做優做大。”張卓元認為,用國有資本來代替國有經濟是一大進步。
張卓元表示,十九大報告對經濟體制改革也提出了不少新舉措。“為適應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一新的任務,需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明確今后經濟改革的著力點。”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宏觀調控有度是一個新提法,也是做到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所以,政府不要缺位或越位,度要掌握好。”張卓元說。
張卓元認為,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說明了產權的重要性。在他看來,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經濟體制改革部分第一條就談及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文件的落實情況逐漸好轉。“十九大報告把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與(十八屆)三中全會緊緊圍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是完全一致的。”
十九大報告提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張卓元指出,在中央的文件里面,民營企業是個新提法,過去包括十八屆三中全會用的都是非公有制經濟。“民營企業這個提法應該說更加直白,更加實際。”
十九大報告還提出,“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放寬服務業準入限制,完善市場監管體制”。張卓元認為,這些舉措都是有利于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其中,“防止市場壟斷”是在黨的重要文件中首次提出來的。
張卓元進一步指出,報告提出這些舉措的背景就是前兩年民營資產的固定資產增幅一度出現了斷崖式下滑——2016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只增長了3.2%。而所占的比重也降到了61.2%。不過,2017年1-9月民間投資增速為6%,情況有所好轉。“十九大報告提出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這里說的企業家當然就包括民營企業家,也就是要鼓勵民營企業家投資創業。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民營企業的發展對于穩定經濟增長、促進科技進步、增加就業崗位、提供更多稅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張卓元說。
值得關注的是,十九大報告不再提價格政策,同時加了區域政策。張卓元指出,正是因為這幾年價格改革進展比較快,截至2016年底,97%以上的已經放開,因此,已經很難運用價格政策來參與宏觀調控;十九大報告加上區域政策是必要的。“中國那么大,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優化經濟結構的一個內涵。”
張卓元認為,“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是十九大報告的又一個亮點。他指出,多年來我國經濟結構中消費占GDP的比重嚴重偏低,2008年-2011年分別為36.1%、36.2%、35.6%、36.3%;十八大以后這一比重逐步提高,消費已經連續三年成為拉動經濟的首要動力。“但是,我們要看到,目前消費支出占比,仍然偏低。世界上許多國家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都在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