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講一下“中國制造”與“中國創造”有什么概念和區別。一字之差內容絕對不一樣。第二點,將“中國制造”“中國創造”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觀點,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會開完了以后我寫了一個小的文章,關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把科學發展的理念指導思想落實到規律中需要做的大量的工作。我想非常重要的問題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關緊的問題,而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難度相當大,可以說九五期間提出兩個問題,其中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十年過去了,我們的經濟增長方式還遠遠不夠,但是這種增長還是靠高投入、高消化、高開放、高污染來取得,在這樣情況下我們中央進一步提出要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那么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有兩個重要的方面:一個是必須有體制和機制的保證,如果說體制和機制包括一系列的體制和機制,比如價格的問題,價格放開了,看起來是市場作為價格形成的基本機制了,應該說堅持市場趨向的改革,但是放開以后價格理論由于長期以來我們是計劃經濟理論,人們在對各種比價的認識上已經形成認識,在這樣情況下放開不一定保證價格體系的完善和合理,但是我們怎么辦?是不是在政府管理,不行。政府不一定比市場更高明,其他方面的改革,中央提出改革特別是大型企業的股份制改革,改革的任務很重,要有體制和機制上的改革,如果說體制和機制仍舊有利于粗放性的經濟增長方式,不管怎么做,我想企業家們也會走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所以體制和機制非常重要,正是因為這一點,我們特別強調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問題,我想剛才陳主席致開幕詞的時候講到了對現在改革的評價的12月31號,我在北京參加了一個大小型的老同志的座談會,題目就是“下一步深化改革的方向和重點”。討論這個問題,我做一了簡單的發言,怎么樣看待過去的改革,我說討論改革的方向和動力的問題特別重要,首先要解決方向的問題,往哪改革?不光整個改革要解決方向問題,每一項改革都要進行定位,我想說一一個什么問題,不管我們現在改革存在什么問題,以市場趨向改革的方向是絕對不能動搖的,不是動不了的,想走回頭路是不可能,改革開放初期的時候鄧小平同志說不改革是不行的,不繼續深化改革要走回頭路是沒有出路的。關鍵是我們就河南的情況來把握改革的重點,我們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必須要把改革的重點和方面結合起來。另外要充分把壓力和動力結合起來,有人說改革開放初期改革的成果,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很快的能夠看到,所以大家都有動力。現在動力在那里?特別是改革當中遇到諸多矛盾,教育問題、醫療衛生問題,遇到重重困難,但是這些困難靠什么?靠后退是沒有出路的,關鍵是定位的問題。比如說義務教育的問題,公共衛生醫療的問題,這些是什么事業?是什么性質的?盲目的做教育產業化,變成了一個市場化,市場化就變成了一個經濟效益。利益第一,當在多個場合講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是兩個根本,一個無償性,一個嘗試性,義務是不花錢的教育,凡是在受義務教育的年齡,不管是東、中、西部,不管是貧困和富裕的家庭,這些孩子上學都應該是義務教育。最近在中央電視臺看到,我們要實行真正的免費的義務教育,我說好像有一點費話的感覺。但我們也不能說改革就失敗了,在上個月的19號,國務院的秘書長講到五,不要籠統的說我們的教育改革是不成功的,醫療改革是失敗的,我們要正視這個問題。我為什么講這個問題?我們正是面臨這些壓力,壓力也是動力,討論改革的動力的時候,必須把它跟壓力結合起來。再一個是去年對我們改革諸多方面進行的反思,反思是一個好現象,進行了20多年的改革,但是反思的目的是什么?反思不是要否認改革,只要總結經驗,繼續加快深化改革,如果把反思作為我們否認改革,甚至來實行倒退的這種借口的話,顯然是錯誤的。所以說要把反思和深化改革結合起來,我想陳主席講的我相信,盡管有一些不同的認識,改革的主流是絕對沒問題的。所以一個要改革,再一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包括講的中國創造也好,除了體制和機制,包括必須有技術的支撐,什么不會沒有能力?“中國創造”無論多么重要也實現不了,怎么辦?所以我說論壇的題目太重要的了,所以下面我就怎么來實現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所以說實現中國長期必須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創新才能創造,反過來創造才能創新,永遠在后面爬行,我們改革開放多少年?我們技術的相對落后,我們采取以市場換技術的辦法,但是換技術能換的來嗎?當然可以換來低水平的技術,任何一個不可能把最先進的技術給你,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我們是沒有提出創造的,我們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我們的技術水平相對落后,我們都可能當時提出制度創新的問題,當時也有先進的。相對來說必須落后,現在綜合國力,我們的技術發展水平已經到了我們能夠進行自主創新,實現“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的階段了,我們已經領先在世界發達國家的前列了。所以去年我接到了一個日本的企業家財團,當時我很不客氣的,把他們不能說訓斥了,但批評了一下。他說你們中國下來加入WTO了,進一步擴大開放,我要到中國來擴大自己的業務。但是怎么能在中國找到優秀的管理人才?我說中國的優秀人才有的是,怎么找不到?你需要什么我推薦給你,現在中日的關系,日本作為經濟大國的地位正在衰敗,我們中國正在崛起。在這樣情況下你說心里能平衡嗎?有人說中日關系不好,不好到那兒去?中美關系壞也壞不到那兒去。我說你需要優秀人才我可以給你,不能拿改革開放初期的眼光看待中國的一切,你不了解我們的干部,許多優秀人才都跑到歐美企業中去,這些人在歐美企業受到的尊重都會比日企好的多,我以為他會很生氣,但是他說我們反省,后來他帶來了一封信,要求我去日本訪問,所以技術創新就成為我們實現“中國制造”以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非常關鍵的環節。講完“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體制和機制,關于企業的創新關于企業的發展,我知道今天來的好多的企業家和官員,我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其實的“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一字之差內容大不一樣。我簡單講一下,什么叫中國制造?中國制造凡是產品在中國生產都是中國制作。這個我們在好多地方包括在外面出口的,在美國有多少中國制造的產品,但是如果知識產權是別人的,關鍵技術都不是你的,就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就得不到相應的受益。中國創造要長期中國的品牌,中國的品牌要不要去居然產生的爭論,不要民主品牌世界經濟一體化生產,誰的產品都一樣,沒有知識產權跟有知識產權的得到的收入一樣嗎?絕對不一樣,現在要廢除知識產權保護,我們現在中國領域相當落后,在我們的品牌比較少的情況下,就提出不要民主品牌相當荒唐,品牌就是競爭力,品牌是效率,在座的老總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最大區別在于有沒有自主知識產權。中國的制造由中國創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什么叫民族?我們還沒有到國家消亡的時候,所以講這個問題,是希望在座的官員們、企業家要重視我們的論壇的主題,要實現中國的制造和河南創造,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關鍵。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需要五個統籌,這要講很多話,其中最關鍵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這也不是隨便提來的,進一步講這方面的問題,而且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也不是中央的領導憑空提出來的,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的結果是科學發展觀,我們的優勢諸多矛盾和問題,大家在研究的問題,不管是企業家、官員們,切不可忘記我們的優勢缺點,都有經濟社會發展相聯系,我說的意思是到了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以后,我們才有可能有條件,去做科學發展觀,剛才大家也說了不一定過去就不科學,所以中央把科學發展觀說成什么呢?是我們指導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體現,什么是世界觀?什么是方法論?為什么這么提?世界觀是我們對人的世界的基本的總的看法,為什么說科學發展觀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科學發展觀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同時他揭露了怎么明確發展的重點,把方法論、世界觀落實下來,需要我們五個統籌,還需要采取更大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我認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比如說中國的經濟發展遇到資源、環境的威脅,可能有人說全世界都有這個問題,但是不要忘記又回到我們的經濟發展階段,西方發達國家早已完成工業化的進程,而我們正在工業化的進程中,我們需要大量的資源,當然增長體快,投資盲目,也不行,我們不主張盲目的發展,我們跟美國消耗差的很遠,我們修公路、蓋子、修房子,在工業化的進程當中都需要自語,到歐洲去看他們并不見得建筑好像看不到,像北歐這么富裕的國家,他不需要這些大量的資源,我們恰恰在這個情況下碰到資源和環境問題,我們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正式提出轉變方式,可以不投入有形資源,得到相應的收入,友好型社會這是我們的追求的。還有消費者的陋習,在座的有很多廳長,官員,我跟官員談我們現在的石油這么緊張,為什么領導干部下鄉考察工作,隊伍之大、開的車輛之多這個問題一直解決不了呢?這是什么問題?也有人說,教授你說的對,但是別人都這樣搞,你不這樣搞行嗎?我也受到過這樣的待遇,不舒服。不要到邊境去接去送,我們的經濟發展當中出現了不健康、不穩定的因素,什么是不健康?一個是投資過熱。我概括為地方政府投資過熱,雖然是民營企業在投資,但是錢很多五,來自于貸款。還有一個貨幣政策的問題,雖然是中央的貨幣政策,但是違背的貨幣政策,所以在目前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或者說是市場機制經濟的擴張億,還不能形成內外制約機制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出現問題,比如說我們的經濟原來是7元就可以了,現在甚至提出在10以上,我還是覺得太高。為什么提出現在人均GDP翻一番,當時提出來是2010年總量翻一番。你看我們的土地不穩定,有三農問題。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解決農民收入的問題。講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方針戰略,農村很落后,改變農村的生活水平,怎么處理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跟我們的城鎮化的關系,跟轉變農村的勞動力有什么關系?據了解,家鄉沒有人,都出去打工去了。我過去上大學的時候,都是車水馬龍的,現在回去一看沒有人,都走了,最終解決中國的三農問題,提高農民的收入,從根本上轉變中國農村的生產方式,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如果處理好轉變農村的根本的生產方式,所以土地制約,我們的人均土地擁有量,到03年我們有1.45畝,這個問題由于中國是二元結構,這稍微高一點,工業生產就比農業得到的多,價格機制太重要的,我到這些地方給領導干部,在土地問題,在一些敏感問題,千萬不要亂搞,中央提出牢牢的抓住土地的問題,有的人說,教授你說的都對,但不搞開發區,不搞工業,怎么發展,怎么加大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這都是問題。所以我們的石油原來在2005年僅僅超過1億,現在早都超過了,國際上的影響對我們經濟發展是一個威脅,我們的電力這些年是加快了,過大的發展水平在發展,但是仍然是拉閘限電,我們的淡水資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但是的浪費很大,我們的城鎮的用水超過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