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以下、大專以上或是技師學院技師班、高級工班畢業人員,在入戶實施范圍區域內連續繳納社保滿一年,就能夠在一線城市廣州的7個區實現落戶。7月21日,《廣州市差別化入戶市外遷入管理辦法》(簡稱《管理辦法》)開始公開征求意見。
紅星新聞注意到,廣州市《管理辦法》已經醞釀多年。早在2020年,廣州發布了《廣州市差別化入戶市外遷入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稿)》。
作為一線城市,廣州市放寬落戶條件也引來很多人關注。對此,紅星新聞采訪了相關專家。華東師范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丁金宏對紅星新聞表示,廣州這次放寬人口落戶條件,年齡要求是不能超過28歲,這意味著新政策有別于此前廣義上的“搶人大戰”,可以看作是傾向吸納年輕人才的一種策略。
暨南大學公共學院教授胡剛指出,和北京、上海等其他一線城市相比,廣州在吸納年輕人落戶上有更寬松的條件,不過胡剛也提醒,在“消化”新落戶人口同時,城市的公共服務也需要跟上。
廣州將實施差別化入戶
滿足三個條件的人員可在7區內落戶
7月21日,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發布了關于公開征求《廣州市差別化入戶市外遷入管理辦法》意見的通告。
根據該通告,差別化入戶政策的實施范圍為:白云區、黃埔區、花都區、番禺區、南沙區、從化區和增城區7個行政區。
根據通告,差別化入戶市外遷入是指在廣州市差別化入戶實施范圍內就業或創業,符合相應條件的非本市戶籍人員入戶廣州。
紅星新聞注意到,在廣州市差別化入戶實施范圍內就業或創業,且同時符合下列三個條件的人員,可將戶籍遷入廣州市,但僅可在差別化入戶實施范圍內的行政區辦理登記入戶:①擁有國內普通高等學校全日制本科學歷(無學士學位),或擁有國內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專學歷,或技師學院全日制預備技師班、全日制高級工班畢業人員;②申報時年齡在28周歲及以下;③申報時須在差別化入戶實施范圍區域內連續繳納社會保險滿12個月。
對于符合遷入條件的,該管理辦法還明確,準予其配偶、未成年子女隨本人同時將戶籍遷入廣州市,但僅可在差別化入戶政策實施范圍內的行政區辦理登記入戶。該辦法從7月21日至8月19日征求意見。
對于該政策,有網友表示,“一線城市對年輕人本身就很有吸引力,準許他們在部分區域入戶,也可以讓他們踏踏實實在一座城市發展,更有歸屬感。”
紅星新聞注意到,此次公開征求意見的《廣州市差別化入戶市外遷入管理辦法》中所提到的7個區,都是廣州市相對外圍的區,例如2005年才成為廣州市行政區的南沙區,就是廣州市最“年輕”的行政區。
已醞釀多年
7區內繳納社保滿3年,可在全市內遷移
紅星新聞注意到,就在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廣州市差別化入戶市外遷入管理辦法》(公開意見征求稿)的7月21日當天,廣州市公安局發布了關于征求《廣州市差別化入戶市內遷移管理辦法(試行)》公眾意見的公告。
其中申辦市內遷移部分規定,在白云區、黃埔區、花都區、番禺區、南沙區、從化區和增城區7個行政區內繳納社會保險累計未滿3年的,可在7個行政區內遷移。而在7個行政區內繳納社會保險累計滿3年的,可在全市行政區域內遷移。這也意味著,除了7個行政區外的市中心的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將向符合要求的人開放落戶。
而實際上,在2020年12月,廣州市人社局及廣州市公安局就已經分別發布了《廣州市差別化入戶市外遷入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稿)》和《廣州市差別化入戶市內遷移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此外,2021年5月,廣州市發改委公布《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廣州(片區)實施方案》,其中提及在花都、增城、從化三區健全彈性落戶制度。2023年1月,廣州市政府發布的《關于印發廣州市勞動力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案的通知》中提及“完善落戶機制”。加大人口遷入戶制度改革創新,出臺實施差別化入戶政策”。
而此次公開征求《廣州市差別化入戶市外遷入管理辦法》和《廣州市差別化入戶市內遷移管理辦法(試行)》意見,則代表新管理辦法即將真正落地。
廣州去年常住人口“負增長”
專家稱新政策不是傳統“搶人大戰”
據廣州市統計局發布的《2022年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2年末,廣州市常住人口為1873.41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034.91萬人,占比為55.24%。2010年至2021年間,廣州市常住人口總量增加了610.10萬人,年均增長3.63%。
2022年末,廣州市常住人口相比2021年末減少7.65萬人,下降0.41%,這也是廣州20年來首次出現常住人口的“負增長”。除廣州外,據統計局數據顯示,與2021年相比,北京、上海、深圳三座城市的常住人口分別減少了4.3萬、13.54萬和1.98萬。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雖然2022年的統計數據受到疫情因素的影響,由于生活成本、生活壓力、戶口限制等原因,一線城市的吸引力雖然依舊存在,但是實際上來此工作生活的人會有縮減的趨勢。
相較而言,杭州、合肥、西安、南昌等城市,2022年的常駐人口分別比上年增加了17.2萬、16.9萬、12.29萬和10.06萬。
紅星新聞注意到,差別化入戶條件中對于年齡的要求為28周歲及以下。華東師范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丁金宏對紅星新聞表示,廣州這次放寬人口落戶條件,并不是廣義上的“搶人大戰”,而可以看作是吸納年輕人才的一種策略,“可能也是著眼于勞動力萎縮的現狀,把年輕群體看得更重。”
暨南大學公共學院教授胡剛也指出,城市要保持長久的活力持續發展,就一定要源源不斷地吸引年輕人,“28周歲及以下這一年齡門檻十分關鍵,卡得比較緊,城市的活力就在于年輕人,即使目前學歷低,后續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繼續成長提升。”
落戶政策寬松度接近很多二線城市
專家稱政府需提供更多公共服務和基礎保障
胡剛對紅星新聞表示,廣州外圍的幾個區入戶門檻放得比較低,也是根據廣州的實際情況而定。“廣州的地理面積有7400多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只占2000多平方公里,外圍區域面積更大,且人口密度不是很高。而外圍城區的人口吸納對中心城區發展也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因為工作調動是很正常的,或者以后薪資提升了去中心城區買房子、租房子,戶口就可以遷進來。可以說這個政策正式出臺后,廣州的落戶寬松程度已經和杭州、西安等很多二線城市接近了。”
胡剛提到,對于本身就在廣州工作的年輕人來說,政策放開后,他們可以在這幾個區落戶,會更安心,對廣州更有歸屬感,人生發展的目標也會更明確。比如說大學畢業后工作了四五年,如果還沒有戶口的話可能就會考慮是不是換到另外的城市再看看,但如果能順利落戶的話,可能會有更多年輕人考慮長期在這里發展,買房、結婚、生子,甚至把父母也接過來。
人口的增加意味著城市活力的增強,胡剛表示,政府需要在后續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和基礎保障。“新吸納的人口都是年輕人,他們可能會面臨結婚、生子,那么教育就是一個不能忽視的方面,從幼兒園、小學到中學都需要提供配套的基礎設施,其它還有商業服務、醫療服務等等方面,要有更大的投入才行。”
相較于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胡剛認為廣州在人才吸納方面有其自身優勢。“首先是氣候條件比較宜人,適合居住。另外,生活成本相對較低,尤其是外圍地區,房價和餐飲消費不高。還有就是廣州的就業崗位比較多,第三產業勞動力缺口大,相對來說容易找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