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企業的學習型組織建設與人才培養
課程背景:
20年的電商之路讓我們看到的一個又一個的商業奇跡,市場銷量的不斷增長和團隊規
模的快速擴大,一次又一次的考驗著企業的不斷成長與自我革新。在很多次的顧問項目
中,有很多看似是客服的問題,其實是流程的問題;以為只是運營的原因,卻發現最根
本的還是組織溝通問題。總覺得人不行,我們換掉一批,再招一批,結果還是青黃不接
,總是難以找到得力的管理者。我們以為通過考核就能實現對人才的綜合評估,到頭來
卻發現即使360度考核也無法突顯每個人的優勢與特長。
阿里巴巴企業內訓第一條“擁抱變化”,你的團隊是否正在不斷革新,不斷超越昨天
的自己。或者還躺在過去的成績上沾沾自喜,然后于某年某月突然發現行業已經被一個
新入競爭者占據。一個組織能夠擁有長期競爭力的關鍵在于,有比競爭對手更快、更好
的學習力和修煉方法。企業需要開發共同愿景、心智模式、團隊學習和自我超越的修煉
,才能發揮出潛力。
本課程結合行業與企業背景,針對以人為主體的輕資產(電商及營銷型)企業的團隊建
設組織結構給出體系和方法,結合本團隊多年來對阿里巴巴、同程網、京東等企業的人
才培養模式和經驗的研究所研發出的專業管理型課程。通過建設學習型組織及現在學徒
制的雙導師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人才選育,人才培養,知識管理,經驗傳播,組織建設
,團隊穩定,這些不只是HR部門的KPI而是團隊每一個人共同的目標,是組織自運營的結
果。
課程收益:
● 建立情感關系而不僅僅是雇傭關系
●
會用GAP人員輔導計劃表及GAP輔導時間計劃表2個工具,學會主動詢問和鼓勵方式、善用
經典開場白技巧,運用PDCA策略,積極推進組織革新,鼓勵團隊知識分享和知識升級。
●
會用現場管理SAP和SPSD正向行為分析對學習型組織狀態進行分析了解,找出問題以及給
出方案。
●
本課程不會讓員工隨時隨地只思考公司的事情,我覺得只想公司不想個人的那人是不存
在的。但是學習型組織的關鍵是把公司的發展和個人的發展有效結合并且融為一體,這
個才是我們課程所要解決的問題。
● 讓學習與分享不僅僅是一種機制,而是一種習慣,一種企業文化。
課程時間:2天,6小時/天
課程對象:電商企業,企業管理人員,企業人力資源部門,企事業單位主管
課程方法:理論講授(50%) 案例分析、小組研討(30%) 實操練習(20%)
課程大綱
案例引入:初入職場的職場法則,做好蘑菇新人!
一、人才成長路徑
1. 從“選”開始的人才培養
案例引入:阿里人才選擇,先聞味道
熱點討論:關于學區房和擇校
2. 讓普通員工迅速成長
3. 重新定義學習
討論:“學”知識與“習”能力的表意識到潛意思
4. 自學習機制——學習團隊的核心
二、構筑學習動力
1. 五環模型
1)理念導入
2)建立愿景
3)構建組織
4)變革管理
5)提高貢獻
2. 實現共同愿景
案例:新房里的米老鼠
3. 個人學習與團隊學習
4. 學習的社交屬性
案例分享:讀書會的組織
小組討論:如何建立一個具有學習屬性的社群組織
三、授權與賦能
1. 授權基于相信
案例分析:馬云給衛哲的權利
2. 是命令還是支持,如何讓培訓成為福利
1)渴望成功
2)充滿快樂
3)熱情洋溢
4)互相幫助
5)不怕困難
小組討論:培訓是福利還是任務?
3. 要得到就要會給予,學習最有效是分享
四、建設學習型組織
案例引入:稻盛和夫調動員工積極性的七個關鍵
1. 學習型組織建設如何開局
2. 團隊的結構與職責
3. 學習型團隊的五項修煉
1)實現自我超越(不斷提升自己能力,挑戰極限,超越從學習開始,)
2)改變心智模式(不用批判思維,空杯心理,利他主義,學會感恩)
3)建立共同愿景(企業文化是愿景的體現,價值觀統一,激發使命感)
4)組織團隊學習(1 1>2,溝通創造價值,集體學習力,頭腦風暴)
5)培養系統思考(善用系統,系統流程化,系統工具使用)
4. 打造學習型團隊
1)制定團隊目標(目標設定的SMART原則)
2)營造富有朝氣的團隊氛圍(案例:鐘表廣告)
3)培養團隊的集體榮譽感(領導者必備的12條士氣提升原則)
4)在自己的崗位內專家(不要成為10種團隊無效成員)
5)隨時隨地激勵團隊
五、團隊組織的知識管理
1. 企業知識認知
1)DIKW模式
2. 建立知識管理制定
1)從隱性知識到顯性知識
3. 利用知識管理工具建立企業內部知識數據庫
1)組織內部的知識搜索
2)扁平的企業互聯
3)自由的知識生產者
4)千人千面的標簽化匹配
4. 知識型組織的氛圍塑造促進知識升級
1)“潛移默化”,隱性知識向隱性知識的轉化,相互碰撞。
2)“外部明示”,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的轉化,互通有無。
3)“匯總組合”,顯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的組合,知識匯總。
4)“內部升華”,顯性知識到隱性知識的轉化,化為己有。
5. 知識管理的評估與激勵
六、有效運用現代學習工具
1. 組織開展微課
1)微課主題確定(情景模擬和5W選題)
2)課程結構設計(邏輯樹)
3)課程活動設計(課程活動類型分享)
4)課程案例提取(企業內案例分類歸總)
5)PPT與視頻準備(注意設計原則)
2. 開展直播微分享
案例討論:直播課程的優勢
小組活動:分組進行微分享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