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行為學家溫蒂·伍德發現,人們每天有將近40%到45%的行為不是主觀選擇,而是無意識的習慣。無處不在的習慣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每天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習慣與呼吸、吞咽等原始本能一樣,被大腦儲存在基底核中,經常出現的習慣若不改變,就將永久地伴隨我們。而且習慣行為就像快捷鍵一樣,不經主觀思考就能被觸發。習慣會帶來復利式影響。即便是不經意的小習慣也會在長期上對結果產生巨大的影響。如果忽視習慣,就更容易陷入習慣的掌控,最終得到遠差于預期的結果。而這樣的影響作用,對于職場中人,尤其是團隊塑造過程中,是一股不可忽視,同時非常值得關注并正向利用的動力價值。
本課研發也基于《習慣的力量》(作者查爾斯·都希格,榮登《紐約時報》和亞馬遜最佳暢銷書榜單并入圍《金融時報》與麥肯錫最佳商業圖書獎),結合數十年神經學、行為學對習慣的研究成果。課程主導團隊與個人層面的持久行為轉變,帶領學員發覺、改變及建立養成職場團隊所需要的必備習慣,真正從行為層面落地,實現個人及團隊的高效提升。
【課程收益】
組織層面
? 優化管理風格
工作習慣:優化個人工作習慣或輔導下屬的習慣,加快個人貢獻者到領導者的轉變。
溝通習慣:審視當前的溝通習慣,通過改變獎勵故事來養成更健康的溝通習慣。
會議習慣:帶領團隊養成高效會議的習慣。(例:主動傾聽、對話機會平等、專人
記錄、會后跟進等)
管理習慣:改變習慣性否定、隱藏分歧、把事實當做全部真相、習慣性要求員工只
做執行者等打擊團隊熱情的壞習慣。
? 洞察組織團隊的習慣
掌握習慣理念,學會用習慣的視角分析他人的行為。
發現組織中經常帶來不良后果或影響戰略/政策實施效果的習慣。
發覺團隊中導致目標與現實差距的習慣,或導致改變難以落地的舊習慣。
發掘員工行事的習慣、跨部門協作時的習慣、團隊處理項目時的流程等習慣。
? 改善團隊習慣
通過洞察習慣來鎖定具體的行為,并為團隊設計習慣回路,用新習慣替換舊的團隊習慣。
學員層面
? 提升工作效率
? 自我察覺,提升個人敏捷性
? 提升主動學習能力
? 解放潛能,激活改變
? 提升職場個人幸福感
【課程特色】
“工作坊式”授課,重互動及實戰,共創收獲具體行動方案。
【課程對象】
主打中基層管理者和員工。(對面臨變革或要求適應多變環境的職場人尤為重要幫助)
【課程時間】
1天(6小時/天)
【課程大綱】
一、如何認知并啟動習慣改變的鑰匙?
1. “習慣”是到底如何“控制”我們的?
? 習慣的定義
? 案例說明
2. “習慣”的底層邏輯秘密及運作模式
? 習慣的三大特征
? 習慣的工作模式
? 習慣三大核心要素(觸發點、慣性行為、獎勵機制)
3. 我們如何發現并開始利用“習慣”的啟動鍵?
? 案例解析與學員互動
二、如何讓習慣改變是“簡單易行”并且“令人愉悅”?
1. 發現并認知習慣“觸發點”的模式
? 習慣“觸發點”類型
? 行為模式的“故事腳本”
? 發現“觸發點”的自我診斷
2. 如何有效規避各種干擾因素
? 互動:個人“干擾項”的自我覺察
? 情緒干擾的自我管理
3. 如何讓自己的行為改變“可執行”?
? 身邊可行之事
? 習慣的“復利效應”
4. 習慣的“獎勵”分析
? 每個人的“獎勵模式”
? “獎勵”的需求根源:安全
5. 發現并設計每個人的行為“主腳本”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 過往經歷“積累的”行為模式
6. 如何將“獎勵”與“主腳本”的新行為結合
? 找到新的“獎勵模式”
? 拆解“主腳本”,建立新鏈接
7. 案例解讀與學員互動
三、如何建立所需的新習慣?
1. 建立新習慣推薦的五大方法
? 喜好綁定
? 難度拆分
? 環境設計
? 習慣疊加
? 身份鏈接
2. 如何保持專注、達成目標
? 行動契約
? 合作共創
3. 建立符合SMART原則的行動計劃
四、學員方案分享及課程總結
1. 學員分享
2. Q&A及學習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