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由《文獻》編輯部主辦、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協辦的“‘文獻學的未來’專題研討會暨《文獻》編委擴大會”在國家圖書館隆重召開。
國家圖書館原館長、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院院長、《文獻》顧問詹福瑞教授,《文獻》海內外編委以及其他曾擔任過《文獻》歷年專欄主持人的專家學者,近40位出席會議。會議由國家圖書館常務副館長、《文獻》主編張志清主持。
2022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進一步優化我國古籍相關學科專業布局”。在現有學科專業目錄中,與“古籍相關學科”契合度最高的莫過于“文獻學”。而作為“文獻學”專業期刊的《文獻》雜志,也將在今年11月13日迎來第200期的出版。此次會議正是希望在這樣的歷史機遇下和時間節點上,與刊物顧問、編委和其他文獻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文獻》今后的發展方向,共同推動古籍相關學科的建設與發展。
《文獻》常務副主編張燕嬰代表編輯部,從辦刊方向、方法舉措、質量控制、作者隊伍、存在問題、理想愿景等方面匯報了《文獻》過去數年的發展情況,并對顧問、編委、專家學者一直以來的支持與幫助致以誠摯的謝意。
上午的會議,《文獻》學術顧問詹福瑞教授,編委復旦大學中文系陳尚君教授、復旦大學圖書館古籍部吳格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周少川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聶鴻音研究員、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左東嶺教授、浙江大學古籍所張涌泉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劉躍進研究員、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高橋智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榮新江教授、南京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程章燦教授,與會專家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黃天樹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典文獻研究室主任劉寧研究員分別為《文獻》雜志的未來發展提出建議。
下午的會議,《文獻》編委國家圖書館古籍館林世田研究館員、北京語言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張廷銀教授,專家學者浙江大學馬一浮書院虞萬里教授、復旦大學歷史學系鄒振環教授、南京大學文學院張伯偉教授、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主任廖可斌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孟憲實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劉玉才教授、中國歷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陳爽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張升教授、清華大學中文系周絢隆教授、南京大學文學院徐雁平教授、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史睿副研究館員、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郭立暄研究館員、浙江大學文學院院長馮國棟教授分別就文獻整理與研究作了專題報告。 在外地出差的《文獻》編委、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總編輯殷夢霞也發來了書面發言。
專家學者們指出,近年來國家對文化傳承與古籍工作的重視程度邁上新的臺階。建議《文獻》雜志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提高站位,對文獻學在新時代的發展與變化做歸納與總結。一如既往地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選題持續對標國家重大文化政策或事業,努力反映重大文獻發現或學術前沿,繼續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文獻收藏、出版單位提供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共同推進文獻整理研究事業與古籍相關學科建設的發展。在數字化、智慧化進程中把握好新的發展機遇,讓傳統古籍文獻事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為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專家學者并就“文獻學”設立一級學科的話題展開熱烈討論。
《文獻》編輯部目前設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該辦公室主任王紅蕾研究館員充分肯定了刊物近年來的發展,并表示將繼續對編輯部工作給予各方面的支持。
張志清作了總結發言,并再次向刊物顧問、編委和專家學者表達真誠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