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很多企業運用管理會計倡導的業財融合的問題上大談“零庫存”的理念。
“零庫存”是日本豐田汽車20世紀60-70年代提出的及時生產的理念,其目的為了避免產生出無謂的庫存,強化庫存的流轉速度,力爭在存貨倉庫里面不積壓無用的庫存。
然而如果缺乏了管理會計基礎知識,往往把“零庫存”理解為“無庫存”,也就是企業沒有庫存是**經營狀態,這是極端的思想。
正確的“零庫存”思想,是企業達到了良好的存貨流轉水平,從采購到生產到銷售形成了充分的協調,產品生產完畢,即被銷售出去,或是以銷定產,這樣產品的庫存接近于零,而不是將“零庫存”理解成“無庫存”。如果沒有庫存就意味著沒有采購,沒有生產,也沒有銷售,這無異于讓企業歇業了------。
試想一個企業管理將“零庫存”理解成“無庫存”用錯誤的思路指導企業經營,去消滅庫存,而不關注企業存貨的流轉的過程和原因,企業的運營就可想而知--
試想1:這樣一個場景,一家餐飲企業晚上8點鐘的時候來了一桌客人,當客人點菜時,點了六個菜品,其中三個菜品都已經售罄,客人會怎么理解?
試:2:一個生產季節性極強的收割機另配件的企業,在計劃訂單期已經過:,收割機在田間收割期間傳動軸斷裂,需要購買一新的傳動軸,而工廠里沒有存貨,如果生產,周期需要七天,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感受?負面是影響了收割機的季節性使用,要知道秋季收割水稻的周期僅15天,過了**收割時間,很快進入秋雨季,大面積的水稻不能如期收回---同時也影響了工廠的收益。
管理會計“業財融合”的理論對于“零庫存”有管理方法和工具,在應用時候要摒棄教條主義,使用工具和方法要對標自己的企業管理的本身,要契合實際業務的使用。
日本在正確認識管理會計時,有良好的做法和經驗,將事,人,財有機結合,用多視角看待問題的發展,并確定決策和方案。
對于“零庫存”的管理理念,有相應的管理模型:有采購模型**訂貨批量,有存貨模型安全庫存,和出現特殊情況的“應急庫存”。
模型的使用。可以反映企業管理者經營管理水平,也極大關系企業能否順利持續經營和發展,不是簡單的能力培養,是企業戰略和績效管理問題。
【課程大綱】
思考:庫存在報表中表現?
**單元:如何“快速”“閱讀理解”三張財務報表?
1、“快速解析”資產負債表
2、“快速解析”利潤表
3、“快速解析”現金流量表及三張報表的關系
第二單元:如何“理解”管理用財報及職業經理人的職責?
1、管理用財報的內容
2、職業經理人管理的職責
第三單元:“有效”降本增效“六大關鍵”?
1、理念上:從投入產出的高度看待“大成本”
2、環節上:“業財融合”的視角深入”價值鏈環節“管控成本
3、方法上:綜合運用成本控制八大方法
4、體系上:健全成本管控“六大體系”
5、行動上:制定并實施降本增效“行動計劃”
6、機制上:激發全員降本增效“能動性”
第四單元:“如何深入到”價值鏈環節“管控庫存?
1、采購環節的成本提現
2、采購環節的成本控制
(1)采購成本
(2)采購環節的應付賬款控制
(3)訂貨成本和持有成本控制
(4)采購費用預算控制
(5)物流方式和路線優化
(6)經濟訂貨批量采購、安全庫存管理
(7)供應商管理庫存(VMI)、聯合管理庫存(JMI)
(8)拉式生產,精益管控
(9)存貨地點整合、倉庫級次和數量控制、庫存共享
(10)ABC分類管理
(11)5S管理,定期盤存,及時處置呆滯料
第五單元:成本控制“八大方法”在庫存管理中的應用?
1、標準降本工具和方法的使用
2、預算降本工具和方法的使用
3、結構降本工具和方法的使用
4、技術降本工具和方法的使用
5、規模降本工具和方法的使用
6、效率降本工具和方法的使用
7、政策降本工具和方法的使用
8、機制降本工具和方法的使用
第六單元:采購和庫存管理內控關鍵控制點“?
1、供應商確定和信用管理
2、采購合同管理
3、采購執行,入庫,退貨等內控流程及關鍵點管理
**不斷的學習和實踐,認知管理會計的技能和方法,在不同商業環境和場景的出現的變化,更好的將企業的管理和實踐相結合,從而幫助到企業解決庫存管理間接提升利潤的問題。